创作背景
作者曾怀抱济世之志,身陷官场十载,亲历案牍劳形、党争倾轧之事,渐觉功名如「槐根蚁阵」般虚幻。中年后选择抽身退隐,寄身山野林泉之间。此词作于某个春暮夏初的午后,诗人独坐茅斋,回顾半生:昔日同僚仍在「官道」奔竞,而自己已勘破「南华」真意,与煨芋垂钓为伴。忽见苔痕漫阶、落红纷飞,惊觉时光流转,却不再有「林花谢了春红」的仓皇,唯有在松荫下静数花落的平和,遂以自嘲口吻将这份顿悟凝于笔端。
墨章十年叠几重,云踪懒问去来风。
槐根蚁阵巡官道,纸隙蠹鱼谈稷农。
煨芋火,钓鱼筇,南华掩卷听疏钟。
忽然苔痕侵阶急,犹坐松阴数落红。
注释:1.槐根蚁阵:化用李公佐《南柯太守传》典故,淳于棼梦入槐安国享尽荣华,醒后见槐树下蚁穴,喻功名如蚁梦虚幻。
2.谈稷农:空谈农事治国(《周礼》记稷官掌农事),讽刺文人脱离实际的清谈。
3.煨芋火:用唐代懒残和尚煨芋待李泌典故(见《邺侯外传》),喻隐士生活。
4.南华:《南华真经》(即《庄子》),代表道家忘机思想。
5.苔痕侵阶:化用刘禹锡《陋室铭》“苔痕上阶绿”,暗指时光流逝、隐居日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