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作品详情
秋夜思乡吟 [诗:七律]

烟雨     发布时间: 2024/10/31 11:16:35
阅读:128次      分享到

创作背景
整首诗紧扣 “思乡” 这一核心主题,通过丰富且细腻的笔触,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从夜半时分思乡意难平,到回忆卅年羁旅的愁苦,再到对未来归乡的期盼,情感脉络清晰且连贯,如一条主线贯穿全诗,使读者能深切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那浓烈而又无法排遣的乡愁。
               秋夜思乡吟

夜半思乡意怎休,长嗟幽咽泪难收。


倚窗怅望灯摇影,北顾殷期梦入州。

难觅椿萱双鬓雪,常闻亲语绕心头。


卅年羁旅愁肠断,万缕幽思孰与酬。

回首前尘经履处,雁行天际水悠悠。


他年若许登高眺,驭气凌风返故丘。

愿偕子安登雅阁,挥毫墨润五湖秋。


且同太白倾琼醅,醉卧狂吟忘客愁。

注释:意象运用,烘托情感氛围
夜半、长嗟、幽咽、泪难收:开篇便营造出一种孤寂、愁苦的氛围。夜半是人们情感最为脆弱、思绪最易泛滥的时候,诗人在此刻因思乡而长嗟、幽咽,泪水难收,这些意象生动地刻画出诗人在深夜里独自承受思乡之痛的悲戚模样,让读者仿佛能看到那默默流泪、叹息不止的身影,瞬间被带入到诗人的情感世界中。
倚窗、灯摇影:诗人倚窗怅望,窗外的灯光摇曳着光影。这一画面不仅描绘出诗人当下所处的环境,更通过灯光的摇曳暗示出其内心的不安与思乡之情的飘忽不定。灯光通常象征着温暖与希望,但此处对于身处异乡的诗人来说,却只能越发衬托出内心的孤寂,因为这并非家乡的那片熟悉的灯光,进一步烘托出思乡的愁绪。
北顾、梦入州:“北顾” 明确了诗人遥望家乡的方向,而 “梦入州” 则将思乡之情具象化,表达了诗人只有在梦中才能踏入魂牵梦绕的故土的无奈与期盼。这种对家乡的遥望与只能在梦中归乡的描写,深刻地体现出诗人与家乡之间的距离感以及归乡的艰难,强化了思乡的情感深度。
椿萱、双鬓雪、亲语绕心头:以 “椿萱” 指代父母,富有传统文化韵味。“双鬓雪” 形象地描绘出父母因岁月流逝而双鬓斑白的模样,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父母的衰老,也由此凸显出诗人因远离家乡未能尽孝的愧疚与对父母的深切思念。“常闻亲语绕心头” 则进一步细腻地刻画了父母的话语如同在耳边萦绕,即便身处异乡,那份亲情的温暖依然时刻慰藉着诗人的内心,更加深了思乡情感中对亲人的眷恋部分。
雁行天际、水悠悠:大雁在天际飞行,水流悠悠流淌,这两个意象常出现在古诗词中,用以象征时光的流逝、游子的漂泊以及离别的惆怅。在这里,诗人回首过去的经历,看到雁行天际、水悠悠的景象,不禁感慨万千,它们为整首诗增添了一种空旷、怅惘的意境,仿佛在诉说着诗人卅年羁旅的沧桑与对故乡的无尽思念。
修辞手法,增强表现力
反问:诗中多处运用反问手法,如 “卅年羁旅愁肠断,万缕幽思孰与酬”,以 “孰与酬” 的反问形式,强调了诗人内心那千丝万缕的幽思无人能够理解、回应的孤独感,突出了思乡之情的深沉与难以排遣。这种反问不仅加强了语气,更能引发读者的共鸣,让读者深切感受到诗人在异乡的孤寂与无奈。
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全诗按照时间顺序与情感发展的脉络进行布局,层次分明。首联从夜半思乡的当下情绪切入,颔联通过倚窗望灯、北顾盼归等具体行为和期盼进一步阐述思乡之情的表现,颈联则回忆卅年羁旅的经历以及对父母的思念,加深情感层次,颔联再次回到当下,通过回首过去的经历,以雁行天际、水悠悠的景象烘托出惆怅之感,最后尾联展望未来,表达了若有机会登高远眺,便要驭气凌风返故丘的归乡愿望,以及愿与古人同游共饮以忘客愁的想象,既升华了思乡情感,又使全诗在结构上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逻辑清晰,层次井然。
文化底蕴,增添诗韵
诗中提及 “椿萱” 指代父母,“子安”(王勃)、“太白”(李白)等古人,展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熟知与运用。与古人同游共饮的想象,如愿偕子安登雅阁、挥毫墨润五湖秋,且同太白倾琼醅、醉卧狂吟忘客愁,不仅增添了诗歌的浪漫情怀,更体现了诗人在文学方面的抱负与追慕古人的情怀,使整首诗在表达思乡之情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文化深度和艺术价值。
点赞
收藏
推荐
评论
总计:条评论
提交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