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韵距?xml:namespace>
押韵就是“韵文某些句子在句末或其他相应部位用相同或相近的韵字”。(《修辞通鉴》)而这些韵字之间的距离即是笔者此处所说的“韵距”。
韵距的长和短、等一和参差都具有一定的表情功能。
先说韵距的长和短。韵距长,则给人驰慢、悠扬、舒展、优雅和绵长的感觉;而韵距短,则有急促、紧张、激烈、活泼和匆忙的效用。正如夏承焘、吴熊和所言:“用韵过疏过密的,声情非驰慢则急促。”(《读词常识》)。
下面我们比较一下唐诗《清明》和据此删削的两首诗,看看韵距长短及其表情效果有什么不同。
(一)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二)时节雨纷纷,行人欲断魂。
酒家何处有,遥指杏花村。
(三)雨纷纷,欲断魂。何处有,杏花村。
这三首诗意思基本相同,但是,由于韵距逐渐变短,诗的声情效应也由(一)的舒缓流丽、从容优雅变为(二)的不紧不慢、古朴典雅,再变动为(三)的迫不及待、简陋稚嫩。
接着我们再分析一下王建《赠李塑仆射二首》(其一)的韵距:
和雪翻营一夜行,神旗冻定马无声。
遥看火号连营赤,知是先锋已上城。
关于这首诗《唐诗鉴赏辞典》上说它“结构上张驰有度。前两句写得紧张,节奏急促,情节变化快;后两句写得轻松,虚中有实,把事件发展的高潮隐含在余韵中,别具匠心。”为什么前两句“节奏急促”呢?就是韵距短的缘故。你看,诗中腰韵(营、定)和尾韵(行、声)并用,使韵距变短,读起来自然就会觉得节奏急促了。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