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
创作于海南自贸港建设背景下,旨在通过传统律诗形式挖掘五指山的红色文化基因。诗人选取“廿三冬”对应琼崖革命二十三年武装斗争,以“邱浚墨痕”“朱公剑魄”构建从明代名臣到开国元帅的历史纵深感,通过“万泉河”“山杏”等本土意象,将革命精神融入山水肌理。全诗刻意采用“赤如烽”的色感递进,展现红色记忆已化为自然永续的生命符号。
琼崖旗荡廿三冬,星火曾燃碧嶂重。邱浚墨痕湮翠谷,朱公剑魄贯长虹。万泉曲接中原气,五指霞飞故垒烽。莫道深黎无铁骨,年年山杏赤如烽。
注释:本诗以五指山“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琼崖革命精神为核心意象,首联点明革命火种在崇山峻岭间的顽强传承。颔联通过明代丘濬(本土文化象征)与朱德(现代革命象征)的时空对话,展现人文积淀。颈联以万泉河勾连华夏血脉,用霞光隐喻不灭的革命薪火。尾联借山杏赤色呼应红色记忆,强调黎族同胞的革命铁骨。全诗融入地理特征(万泉河、黎族聚居区)与历史符号(红旗、烽火),构建出五指山刚毅与灵秀并存的精神图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