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亲常和我提起《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他说,那是刻在每名志愿军战士骨子里的准则。即便远在异国他乡,他们依然牢牢守着这份本色。
志愿军不仅遵守纪律,更把“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精神带到了朝鲜战场,结合实情,把它变得更具体、更深刻:
· 尊重朝鲜主权和风俗:特别强调要尊重朝鲜党和政府,尊重当地的风俗与信仰。
· 爱护朝鲜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这是当时响彻战场的一句口号。部队规定,不得随意占用民房,损坏东西要赔,就连生火做饭的柴火,也要按规定购买或自行解决。
· 妥善处理伤亡人员:对朝鲜的伤员和难民,志愿军总是伸出援手。
· 纪律是铁,自觉遵守:父亲讲过许多感人的事。比如,战士们饿得发昏,也不碰朝鲜老乡树上的苹果;天寒地冻,他们宁愿露宿村外,也不轻易惊动百姓。
严明的纪律,是部队战斗力的根基。它凝聚军心、鼓舞士气,也让每一次军事行动有了坚实的保障。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打扫战场”这一环节,有着极其严格、细致的纪律要求。这些纪律,既传承自“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也因应现代化战争的残酷与国际环境的特点,有了新的内涵。
志愿军打扫战场的纪律,可以概括为三句话:一切行动听指挥,一切缴获要归公,严格遵守战场道德与人道主义原则。
一、核心原则:一切行动听指挥
这是最铁的一条纪律。
· 统一组织:打扫战场必须在上级的统一部署下进行,通常由专门分队执行,严禁擅自行动。这是为了避免混乱,也防止误入雷区或遭冷枪袭击。
· 明确区域与时间:部队必须在指定区域、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不得随意扩大范围或拖延。
二、关于战利品的纪律
直接体现“一切缴获要归公”。
· 严格登记上交:所有缴获的武器、弹药、装备、食品、药品、地图文件等,必须全部登记造册,上交后勤或军需部门。任何人不得私藏、瓜分或破坏。
· 优先补充部队:缴获的食品、药品、弹药等,经检查后,会迅速用于补充部队消耗,实现“以战养战”。但这必须通过组织程序分配,绝非个人行为。
· 特殊物品处理:手表、钢笔、照相机等个人物品,同样要求上交。这是检验一支部队纪律性和思想纯洁性的重要标准。私藏“洋财”者,将受到严厉处分。
父亲曾回忆,他们打扫战场时,即便看到美军留下的鱼罐头、肉罐头,也没一个人私藏或偷吃。哪怕饿得肚子直叫,大家也牢牢记住指导员的交代:一是遵守纪律,二是防止敌军故意留下带菌食品——那时联合国军已使用细菌武器,投放带有鼠疫、伤寒的病菌和蚊蝇老鼠。
三、关于处理人员的纪律
这一部分,彰显了革命人道主义精神与高度的组织性。
· 对待敌方伤员和俘虏:
· 不虐待、不侮辱:严禁杀害、虐待或侮辱放下武器的敌军伤员和俘虏。这既是“八项注意”的要求,也关乎我军国际形象。
· 给予基本救治:对敌军伤员,给予必要的人道救护。
· 迅速后送:俘虏和重要伤员须按命令迅速、安全地转送至后方战俘营或医疗机构。
· 对待我方烈士:
· 识别与登记:这是一项庄重而沉痛的任务。必须尽力搜寻烈士遗体,仔细辨认身份,并做好详细记录。
· 妥善安葬:在条件允许时,选择安全地点集中、庄严安葬,做好标记,以便日后迁葬。若战况紧急,也须尽力就地妥善掩埋。
· 遗物保管:烈士的家书、照片、党费证等遗物,必须仔细收集、上交,由组织转交家属。这是对牺牲战友最后的告慰。
四、关于战场安全与保密纪律
· 警惕未爆弹药:必须警惕遗留的炸弹、炮弹和地雷,严禁随意触碰,应及时报告工兵或专业人员。
· 收集情报资料:敌军遗落的地图、文件、日记、证件等,具有重要情报价值,必须作为重要缴获上交,不得私自翻阅或丢弃。
· 保护军事设施:对占领的敌军指挥所、通讯枢纽等,要加以保护,便于我方情报人员勘察。
五、纪律的意义与影响
这些严格的战场纪律,意义远超军事范畴:
1. 维护军队性质:确保志愿军始终是一支纪律严明、秋毫无犯的人民军队。
2. 提升战斗力:统一的缴获分配制度,有效补充了整体战斗力;妥善处理烈士后事,极大凝聚了军心士气。
3. 赢得民心与国际声誉:在朝鲜,志愿军爱护一草一木、尊重风俗的纪律,赢得了朝鲜人民的支持;人道对待俘虏,也为我们在国际谈判中争取了道义主动。
4. 区别于敌军:与部分敌军士兵的抢劫破坏行为形成鲜明对比,彰显了志愿军文明之师、正义之师的形象。
父亲讲过几个故事,我至今记得。
他们班每周都开“诉苦会”和“纪律检举会”,人人认真,没人当老好人。一次打扫战场时,父亲看见一名阵亡的美军飞行员脚上穿着一双皮质军靴,暖和结实,跟他脚上的破胶鞋天差地别。那人手腕上还有一块漂亮手表,皮夹克里插着一支派克金笔。父亲说,他最喜欢那支笔,可纪律战胜了私欲,他还是把身份牌、手表、金笔、皮靴全部上缴。
然而班里一位姓李的吉林籍战士,却偷偷藏起一支钢笔。当时打扫战场任务紧、人员杂,重点是搜集信件和情报,没人注意到他。一个月后,他忍不住拿出来欣赏,却被战友发现。检举会上,他被当场指出,不仅物品上缴,还在班里接连检讨了一个星期,大会小会挨批,弄得无地自容。他红着眼圈说:“我保证,再也不犯这样的错误。”
还有一次,大概是在第二次战役期间,父亲所在的连队在敌军卡车上缴获了大量食品——罐头、饼干,堆得满满的。大家饥寒交迫,却仍严格遵守纪律,先上报、后分配,没有一人哄抢。这种高度的纪律性,连对手都感到震惊与敬佩。
志愿军出境作战,面对的是语言不通的陌生环境和武装到牙齿的强敌。严明的纪律,是赢得朝鲜人民信任、筑牢中朝友谊的关键,也是战胜敌人的政治武器。正如毛泽东所说:“中国同志必须将朝鲜的事情看做自己的事情一样……爱护朝鲜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不拿朝鲜人民的一针一线。”
严格的纪律,也在国际上树立了我军文明之师、正义之师的形象,与当时美军的一些行为形成鲜明对比,在政治和道义上占据了主动。
然而,在后勤补给极度困难、敌军不断封锁绞杀的情况下,整个过程也体现了战争状态下国际惯例的有限遵循、残酷的实用主义与军事需求之间的复杂交织。
父亲讲的抗美援朝故事还有很多,我记忆依稀,只能整理出这些片段。正是千千万万像他一样的志愿军指战员,用生命与纪律铸就了今天的和平。
在此,谨向最可爱的人致敬!
——全集终——
首发于营口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