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池春·春访岳麓书院(中华新韵)
学府千年,岳麓抱搂书院。宋开端、七回再建。朱张会讲,启自由研辨。继圣贤、致知通变。
弦歌不辍,御赐匾题褒赞。道佛儒、兼包互勉。惟新求是,栋才云集现。好文脉、世人钦羡。
注释:谢池春,以陆游词《谢池春·贺监湖边》为正体,双调六十六字,前后段各六句四仄韵一韵到底。定格要求:中仄平平,中仄仄平平仄(韵)。仄平平、平平仄仄(韵)。中平中仄,仄中平平仄(韵)。仄中平、仄平平仄(韵)。 平平仄仄,仄仄中平平仄(韵)。仄平平、平平仄仄(韵)。平平中仄,仄平平平仄(韵)。仄平中、仄平平仄(韵)。押言前(an安)辙仄声韵,前后段共八仄韵,符合正体定格要求。
岳麓书院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湘江西岸秀丽的岳麓山下,湖南大学校园之中,为我国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创办于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从宋代的“道林三百众,书院一千徒”,到清代的“中兴将相,什九湖湘”,再到今天的湖南大学,历经千年学脉绵延。宋真宗御笔赐书“岳麓书院”,清康乾帝赐“学达性天”、“道南正脉”匾额。自上世纪八十年岳麓书院经由湖南大学管理和修复以来,书院延续了千年的教育办学和学术研究传统,成为了全国书院中承继其传统功能的典型代表,被誉为“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倡导兼容并包,儒释道交融;重视经世致用的湘学士风,表现在思想方法上就是实事求是。始终坚持以育人为要,学有因革,通变为雄,海纳百川,不拘一格。岳麓书院坚持以真理为师推进学术研究,“朱张会讲”就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儒学文化的盛宴,在中国的教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成为后人学术交流的典范(论坛之先河)。岳麓书院既是一部弦歌不绝的文化传承史,也是一部灿若星河的人才培养史。“传道济民、经世致用、实事求是”的文化沃土滋养出王夫之、魏源、曾国藩、左宗棠、毛泽东、蔡和森等一大批杰出人物,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