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作品详情
从新时代AI技术应用浅谈传统诗词文化传承的价值和意义 [诗论]

王加洪     发布时间: 2024/5/30 0:31:23
阅读:140次      分享到

     在这个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似乎所有事情都可以用一个终端,一行代码就能轻松解决,并能广泛应用。由此,有一种看着能替代人脑来进行创作的AI新技术横空出世。也让很多原本人为才能完成的创作,瞬间就可以通过大数据搜索并整理成文呈现在你面前。或许在这个一天就能完成一部全唐诗的新时代,有人也正在用这种新技术批量制造,也正窃喜着自己拥有了前所未有的魔力。
    然而,诗词是上千年来无数情感融合的产物,是血与泪、悲与喜的时代见证。也不会因为新技术的到来而在传承上没落。多少年来,不管至上而下,还是长城内外,都在呼吁要很好的把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所谓传承,是对前人的继承,既是面上的,也是骨子里的。就拿诗词创作来说,机器始终是机器,冷冰冰,没有七情六欲,就算能从形式上凑个七言四句或者更多,也不能在内容上、骨子里与人以共鸣。
    当然,诗词创作要紧跟时代,要饱含人文精神,亦可在没有违和感的情况下巧用新词汇入古韵,创作属于今天这个时代的诗篇,这是值得鼓励和推崇的。在看似文化繁荣的年代,“诗词热”一时间让小众现象逐步走进大众视野,不过更多的也是只面上传播,离传承还有很远的距离。
我们之所以要把诗词作为传统文化的精髓去传承,不只是因为那些穿越千年的文字,而是独一无二的韵律及情感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这就是传统诗词文化传承的价值和意义。
    今天,AI新技术虽然能根据各种指令写诗造词,其根本上不能做到有血有肉有感情的表达,只能是字、词语间硬生生堆积起来的句子。诗词的美,主要是体现在意境美、韵律美、有情感、生共鸣,把这些能融汇贯通去创作的,就只有活生生的人,而不是机器,也不是几行代码就能实现的。
     越是在新的技术面前,那些不能被替代的,往往就是越弥足珍贵的,诗词创作亦是如此。切莫让新技术成为巧夺天工的手段,失去精粹的价值,而传承更需要在革新的世界里坚守。(文/九一居士)

点赞
收藏
推荐
评论
总计:条评论
提交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