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作品详情
赋“子”部精要·之卅七·《典论·内诫》精要·袁蔽妇恶 [诗:七绝]

向导     发布时间: 2025/9/12 20:34:32
阅读:46次      分享到

关键字
咏子 典论


专室横朝贵宠生,


三王破灭史书清。


可怜妇恶袁家乱,


暧昧遭亡又骂名。




注释:

三代之亡,
由乎妇人。
故诗刺艳女,
书诫哲妇,
斯已著在篇籍矣。
近世之若此者众,
或在布衣细人,
其失不足以败政乱俗。
至于二袁,
过窃声名,
一世豪士,
而术以之失,
绍以之灭,
斯有国者所宜慎也。
是以录之,
庶以为诫于后,
作内诫。

古之有国有家者,
无不患贵臣擅朝,
宠妻专室。
故女无美恶,
人宫见妒;
土无贤愚,
人朝见嫉。
夫宠幸之欲专爱擅权,
其来尚矣。
然莫不恭慎于明世,
而恣雎于暗时者,
度主以行志也。
故龙阳临钓而泣,
以塞美人之路;
郑袖伪隆其爱,
以残魏女之貌。

司隶冯方女,
国色也,
世乱避地扬州,
袁术登城见而悦之,
遂纳焉,
甚爱幸之。
诸妇害其宠,
绐言将军贵人有志节,
当时涕泣示忧愁,
必长见敬重。
冯氏女以为然,
后见术辄垂涕,
术果以为有心志,
益哀之。
诸妇因是共绞,
悬之庙梁,
言自杀。
术诚以为不得志而死,
厚加殡殓。

袁绍妻刘氏甚妒忌,
绍死僵尸未殡,
宠妾五人,
妻尽杀之;
以为死者有知,
当复见绍,
乃髡头墨面,
以毁其形。
追妒亡魂,
戮及死人,
恶妇之为,
一至是哉!
其少子尚又为尽杀死者之家,
媚说恶母,
蔑死先父,
行暴逆,
忘大义,
灭其宜矣。
绍听顺妻意,
欲以尚为嗣,
又不时决定,
身死而二子争国,
举宗涂地,
社稷为墟。
上定冀州屯邺,
舍绍之第,
余亲涉其庭,
登其堂、游其阁、寝其房,
栋宇未堕,
陛除自若,
忽然而他姓处之。
绍虽蔽乎,
亦由恶妇。

(夏商周三个朝代的灭亡,
都是由女人所导致的。
所以《诗经》中有诗讽刺艳丽的女子,
史书记录贤德之妇的事迹劝诚世人。
这些已记录在有关文章和书籍里了。
近世像这样的事很多,
有些只是发生在平民、小人之中,
其失误还不至于败坏政治、祸乱习俗。
至于袁绍、袁术二人,
他们过于热衷窃取声誉、名位。
作为一代豪杰之士,
袁术因之而失败,
袁绍因之而灭亡。
这一点是拥有封国者应当审慎的,
因此记述于上,
希望以此为后来者借鉴,
也以此作为内室之诫。

自古以来的拥有国家者无不忧虑皇亲重臣专权于朝、宠爱之妻专断于家。
女人不管是好是坏一入帝宫就被妒忌;
士人不管是贤是愚,
一入朝廷就被嫉妒。
得到宠爱信任者,
就想得到专爱,
就想独揽大权,
这已由来已久了。
然而,
这些人之所以在政治清明之世无不恭敬谨慎,
而在上下左右有隔阂时恣意妄为,
都是猜度君主的心思才实施其意愿的。
所以,
龙阳正钓鱼时哭泣,
以断绝美女攀附之路;
郑袖假装非常关爱,
借机毁掉魏女之容貌。

司隶冯方之女乃天姿国色,
社会动乱时躲避到扬州。
哀术登上城楼后看见了她,
非常喜欢,
便娶了她,
而且很是喜爱、宠幸。
其他女人想阻止其得宠,
谎称将军最看重有志向有节操的人,
便对她说,
你应当经常哭泣以示忧愁,
必然得到长久的敬重。
冯氏之女信以为然,
此后见到袁术,
每每垂泪。
袁术果然以为她是有心志者,
更加怜悯她。
其他几个女人认为时机成熟,
便合起伙来勒死了她,
并悬其尸于房梁之上,
说她自杀。
哀术真以为她是因不得志而悬梁自尽,
遂厚礼埋葬。

袁绍之妻刘氏,
是个妒忌心很强的女人。
袁绍死后、尸体尚未埋葬,
其五个宠妾,
尽被刘氏所杀。
她认为人死之后,
灵魂有知,
可能还会在九泉之下见到袁绍,
于是剃去死者头发,
涂脏死者面容,
用这种办法来毁坏其形象。
就是说她的嫉妒连死人的灵魂也不放过,
因此施刑于死人。
恶妇之妒忌,
竟然达到了如此程度啊!
而袁绍的少子袁尚又诛杀了被杀死者的家人,
以谄媚逢迎、取悦恶母,
污蔑其刚刚去世的父亲袁绍,
施行暴逆,
忘却大义,
应该被消灭。
袁绍当初听从妻子的意见,
打算让袁尚继承自己之位,
又不及时决定,
结果,
自己死后,
两个儿子争做国君,
致使整个宗族肝脑涂地,
社稷变为废墟。
当今圣上平定冀州后,
屯兵于邺城,
住在袁绍原来的府第里。
我亲自漫步其庭院,
登上其殿堂,
游览其楼阁,
寝卧其房舍,
但见梁栋屋檐没有塌落,
王宫的台阶依然如旧,
却忽然之间为他姓之人所据有。
虽说这是因为袁绍暗昧不明,
但不也是由于恶毒的妻子所致吗?)
点赞
收藏
推荐
评论
总计:条评论
提交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