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子”部精要·之卅六·《中论·贵验》精要·止谤之术 [诗:七绝]
向导 发布时间: 2025/8/23 12:45:26
阅读:18次
分享到
知乎诽谤任由之,
名誉求诸身后时。
禹舜开明言路广,
厉王昏暗戮而尸。
注释:
人情也,
莫不恶谤,
而卒不免乎谤,
其故何也?
非爱致力而不已之也,
已之之术反也。
谤之为名也,
逃之而愈至,
拒之而愈来,
讼之而愈多。
明乎此,
则君子不足为也;
暗乎此,
则小人不足得也。
帝舜屡省,
禹拜昌言,
明乎此者也;
厉王加戮,
吴起刺之,
暗乎此者也。
夫人也,
皆书名前策,
著形列图,
或为世法,
或为世戒,
可不慎欤?
(以人之常情,
没有不厌恶诽谤的,
然而终究却难免有诽谤。
这是什久原因?
不是因为吝惜智慧和力气而未去止谤,
是止谤的办法恰适其反。
诽谤是关乎名声的事,
你愈逃避它愈至、愈推拒它愈来,
越是辩驳则会变得更多。
明白这一道理,
所以君子不躲避、不辩驳、不诉讼;
不明白这一道理,
所以小人们就不可能有所得了。
虞舜屡屡反省自己,
大禹崇尚畅开言路,
是明白这一道理的人;
周厉王对诽谤者处以刑罚,
吴起对诽谤者进行斥责,
是不明白这一道理的人。
这些人,
都是在以前的竹简书签上写下了名字,
连形象也留上了图册,
或者让世人效仿,
或者让世人警戒,
怎么能不慎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