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作品详情
赋“子”部精要·之卅七·《典论·奸谗》精要·作福祸于至亲之间 [诗:七绝]

向导     发布时间: 2025/9/11 19:25:04
阅读:44次      分享到

关键字
咏子 典论


骨肉之间当善成,


古来正反两分明。


扬声显德因居正,


夷灭烹蒸似鬼狰。



注释:

父子之间,
可至是也。
表卒,
琮竟嗣立,
以候与琦。
琦怒投印,
伪辞奔丧,
内有讨瑁、允之意。
会王师已临其郊,
琮举州请罪,
琦遂奔于江南。

昔伊戾费忌,
以无宠而作谗;
江充、焚丰以负罪而造蛊;
高斯之诈也贪权;
躬宠之罔也欲贵,
皆近取乎骨肉之间,
以成其凶逆。
悲夫!
匡、璋、配、图、瑁、允之徒,
固未足多怪,
以后监前,
无不烹俎夷灭,
为百世戮诋。
然犹昧于一往者,
奸利之心笃也。

其谁离父子,
隔昆弟,
成奸于朝,
制事于须臾,
皆缘厓隙以措意,
托气应以发事。
挟宜愠之成画,
投必忿之常心;
势如憝怒,
应若发机,
虽在圣智,
不能自免,
况乎中材之人。

若夫爰盎之谏淮南;
田叔之救梁孝;
杜邺之绐二王;
安国之和两主;
仓唐之称诗;
史丹之引过;
周昌犯色以廷争;
叔孙切谏以陈诫;
三老抗疏以理冤;
千秋托灵以寤主。
彼数公者,
或显德于前朝,
或扬声于上世;
或累迁而登相,
或受金于帝室;
其言既酬,
福亦随之。
斯可谓善处骨肉之间矣。

(父子之间,
也可以弄到如此地步!
刘表死后,
刘璋竞继承了父位,
封刘琦为候。
刘琦大怒,
扔掉大印,
假说要来奔丧,
内心实有讨伐蔡瑁、张允之意。
恰在此时,
朝廷大军已经到了荆州郊外,
刘琮手举全州图册出城请罪,
刘琦只好逃向江南。

昔日伊戾、费忌,
因不得宠而制造谗言;
江充、焚丰,
因负罪而造谣蛊惑;
赵高、李斯的奸诈是因为贪图权力;
躬、宠的欺骗是想谋求富贵。
他们都是在骨肉至亲之间趁便行事,
以实现其凶残背叛的图谋。
可悲啊!
吴匡、张璋、审配、郭图、蔡瑁、张允之流固然并不少见,
但从现在追溯到前代,
没有不被诛杀、消灭,
从而被后世百代羞辱笑骂的。
然而,
至今还有人愚昧地走这条道,
都是因为奸恶、逐利之心太重。

不管是谁,
离间父子,
在兄弟间制造隔阂;
或成其奸诈于朝廷,
或制造事端于一时,
都是利用他们的矛盾,
留意其心思,
凭借其气愤,
相机起事,
怀着可以激发其愤怒的周密策划,
投合其必然产生忿怒的通常心理,
使其情势如同憎恶发怒、其回应之快捷如同扣动弓箭上的板机。
就是很有智慧的人,
也难免受其蛊惑,
何况中等才能之人呢!

至于爰盎谏阻淮南王、田叔拯救梁孝、杜邺好意欺骗二王、安国说合两主、仓唐智评诗作、史丹引过于己,
周昌在朝堂上犯颜争论、叔孙恳切进谏以陈述其警诫、三老抗奏以审理冤案、千秋托幽灵而使君主醒悟,
这些人,
有的显示品德于前朝,
有的声誉远扬于上世,
有的几次升迁而登相位,
有的受到皇帝的重金奖励,
其建言得以实现,
幸福也就随之而来。
这可说是善于处理骨肉至亲之间矛盾、隔阂呀!)
点赞
收藏
推荐
评论
总计:条评论
提交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