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作品详情
赋“子”部精要·之卅六·《中论·赏罚》精要·政之大纲 [诗:七绝]

向导     发布时间: 2025/9/1 18:38:11
阅读:47次      分享到

关键字
咏子 中论


赏罚齐民中道行,


当铭司马法言诚。


亲疏轻重及时度,


二者能开世太平。




注释:

政之大纲有二,
赏、罚之谓也。
人君明乎赏罚之道,
则治不难矣。
赏罚者,
不在于必重,
而在于必行;
必行则虽不重而民肃;
必不行也,
则虽重而民怠。
故先王务赏罚之必行也。

夫当赏者不赏,
则为善者失其本望,
而疑其所行;
当罚者不罚,
则为恶者轻其国法,
而怙其所守。
苟如是也,
虽日用斧钺于市,
而民不去恶矣;
日赐爵禄于朝,
而民不兴善矣。
是以圣人不敢以亲戚之恩而废刑罚,
不敢以怨仇之忿而留庆赏,
夫何故哉,
将以有救也。
故司马法曰:
“赏罚不逾时,
欲使民速见善恶之报也。”
逾时且犹不可,
而况废之者乎?

赏罚不可以疏,
亦不可以数;
数则所及者多,
疏则所漏者多。
赏罚不可以重,
亦不可以轻;
赏轻则民不劝,
罚轻则民不惧;
赏重则民侥幸,
罚重则民无聊。
故先王明恕以听之,
思中以平之,
而不失其节也。

夫赏罚之于万人,
犹辔策之于驷马也,
辔策之不调,
非徒迟速之分也,
至于覆车而摧辕。
赏罚之不明,
非徒治乱之分也,
至于灭国而丧身。
可不慎乎?
可不慎乎?

(为政之大纲有两条,
指的就是奖赏与惩罚。
君主若能明白赏罚的道理,
那么,
治理好国家也就不难了。
奖赏与惩罚,
不在于必须很重,
而在于必须执行。
只要坚持执行,
虽然不重,
但人民便会恭肃;
不坚持执行,
虽然很重,
但人民也会懈怠。
所以古代帝王着力于奖罚的坚持执行。

如果应该奖赏的不予奖赏,
则做好事者就会失去其原有的期望,
而怀疑自己的所为;
应当惩罚的不予惩罚,
则做坏事者就会轻视国家法纪,
而坚持其固有的行为。
如果是这样,
即便每日使用斧钺在街市上行刑,
人民也不会丢弃邪恶;
即便每日在朝中封官赐禄,
民间也不会兴起良好风气。
所以,
圣人不敢以亲戚之情而免于处罚;
不敢以个人仇怨而不予奖赏,
这是什么缘故呢,
是用此来端正世风呀!
因此,
司马法说:
“奖罚不拖过时限,
是希望民众尽快见到善恶的报应。”
超过时限都不可以,
更何况废弃不用呢!

奖罚不可以过少,
也不可以过密;
过密则所涉及者太多,
过少则所遗漏者太多。
奖罚不可以过重,
也不可以过轻;
奖励过轻则起不到鼓励作用,
处罚过轻则起不到威慑作用;
奖励过重则人会心存侥悻,
处罚过重则民会无所依赖。
所以,
古代帝王以明察宽大之道来决断案件,
以中正之道来安定天下,
因此而不失其节。

奖罚对于万民,
如同缰绳、竹鞭之于驾车之马,
缰绳、竹鞭使用不协调,
不只关乎车速快慢,
甚至会造成翻车或折断车辕;
奖罚不明,
不只有导致社会稳定与社会混乱之分,
甚至会导致国家灭亡、丧失性命。
能不慎重吗?
能不慎重吗?)
点赞
收藏
推荐
评论
总计:条评论
提交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