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子”部精要·之卅八·《刘廙政论》精要·概说 [诗:七绝]
向导 发布时间: 2025/9/13 23:16:40
阅读:41次
分享到
刘廙箴言血泪来,
帝王将相国家裁。
宫廷晦隐官场幻,
为上知行大业开。
注释:
附:
“子”部精要·之卅八·《刘廙政论》精要·概说
——为政要鉴 经典心语 文言常备
甲 刘廙其人
刘廙(180-221),
字恭嗣,
南阳安众人,
卒于魏文帝黄初二年,
年四十二岁。
兄望之有名于世,
为刘表幕僚,
故刘廙与兄当时同居荆州。
后来其兄望之为表所杀,
刘廙逃奔扬州,
归曹操。
曹请他担任丞相椽属,
旋转升为五官将文学。
曹丕即位,
以廙为侍中,
赐爵关内侯。
乙 《刘廙政论》其书
《刘廙政论》,
又名《刘廙别传》。
《三国志·魏书》在刘廙传中记载有:著书数十篇,
及与丁仪共论刑礼,
皆传于世。”
世已久佚,
惟唐时魏征主编的《群书治要》辑录《刘廙政论》,
载其政治思想之大概。
共有《备政》《正名》《慎爱》《审爱》《欲失》《疑贤》《任臣》《下视》八篇,
主要论述人君应该如何知人、用人,
颇有见地,
且条理清楚,
逻辑性强,
语言生动。
如《下视》篇曰:
“夫自足者不足,
自明者不明。
日月至光至大,
而有所不遍者,
以其高于众之上也,
灯烛至微至小,
而无不可之者,
以其明之下,
能照日月之所蔽也。
圣人能睹往知来,
不下堂而知四方。
萧墙之表,
有所不喻焉!
诚无所以知之也。
夫有所以知之,
无远而不睹;
无所以知之,
近不如童昏之履之也。
人岂逾于日月,
而皆贤于圣哉!
故高于人之上者,
必有以应于人,
其察之也视下,
视下者见之详矣。
人君诚能知所不知,
不遗灯烛童昏之见,
故无不可知而不知也。
何幽冥之不尽,
况人情之足蔽哉!”
今天看来,
此为领导者之借鉴,
也不失其现实意义。
丙 所谓精要
谨据上述《刘廙政论》八篇之内容,
辑取一些精华要点,
以飨读者,
以应后世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