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作品详情
赋“子”部精要·之卅三·《崔寔政论·内恕》精要·重禄防贪 [诗:七绝]

向导     发布时间: 2025/7/3 11:00:50
阅读:63次      分享到

关键字
咏子 崔寔政论


物质丰饶教化行,


三王俸禄养廉明。


拔葵去织兴推让,


气顺风清社稷宁。




注释:

昔明王之统黎元,
盖济其欲,
而为之节度者也。
凡人情之所通好,
则恕己而足之。
因民有乐生之性,
故分禄以颐其士,
制庐井以养其萌,
然后上下交足,
厥心乃静。
人非食不活,
衣食足然后可教以礼义,
威以刑罚。
苟其不足,
慈亲不能畜其子,
况君能捡其臣乎?
故古记曰:
“仓禀实而知礼节,
衣食足而知荣辱。”

今所使分威权、御民人、理狱讼、干府库者,
皆群臣之所为,
而其奉禄甚薄,
仰不足以养父母,
俯不足以活妻子。
父母者,
性所爱也;
妻子者,
性所亲也。
所爱所亲,
方将冻馁,
虽冒刃求利,
尚犹不避,
况可令临财御众乎?
是所谓渴马守水,
饿犬护肉,
欲其不侵,
亦不几矣。
夫事有不疑,
势有不然,
盖此之类。
虽时有素富骨清者,
未能百一,
不可为天下通率。

圣王知其如此,
故重其禄,
以防其贪欲,
使之取足于奉,
不与百姓争利。
故其为士者,
习推让之风,
耻言十五之计,
而拔葵去织之义形矣。
故三代之赋也,
足以代其耕。
故晏平仲,
诸侯之大夫耳,
禄足赡五百,
斯非优衍之故耶?
昔在暴秦,
反道违圣,
厚自封宠,
而虏遇臣下。
汉兴因循,
未改其制。
夫百里长吏,
荷诸侯之任,
而食监门之禄。

(过去贤明的君主统治百姓,
都是既满足他们的要求,
又对其加以节制。
大凡大家共同喜爱的,
就推己及人,
给予满足。
因为热爱生命是人的本性,
所以分发俸禄供养官吏,
建筑房屋、划分井田来养育百姓。
这样,
上下都感到满足,
心里也就稳定了。
人不吃饭不能生存,
衣食满足了,
方能用礼仪教化他们,
用刑罚惩戒他们。
如果衣食缺乏,
父母就没有能力抚养子女,
君主又怎能检束他的臣下呢!
所以古书说:
“粮仓充实则知礼节,
衣食充足才会知荣辱。”

现在分掌职权、治理百姓、审理案件、管理国库,都是臣子们去做,
但是他们的俸禄很少,
对上不够赡养父母,
对下不能养活妻子儿女。
爱父母是人的本性,
爱妻子儿女也是人的本性,
自己的亲人正在受冻挨饿,
即使冒生命危险去追求私利也不退避,
何况让他们管理钱财、驾驭百姓呢!
这简直是让渴马看守水泉,
让饿狗看护肥肉,
要让他们不偷吃偷饮,
恐怕也没有几个。
事情有不用置疑的,
但形势却有出人意料的,
大概说的就是这类情况。
即使偶尔有一贯守节廉洁的人,
但百中无一,
不能作为天下普遍的榜样。

圣明的君主知道这种情况,
所以给予官吏较多的俸禄,
防止他们的贪欲,
使他们足够供养家人,
不去和百姓争利。
所以做官的人,
都习惯了互相推让的作风,
以斤斤计较钱财为可耻。
于是形成像公仪休那样不许自家人种葵、织布,
以免有与百姓争利市场的行为。
以前夏、商、周三代给官员的俸禄,
足够供给其生活。
古代的晏平仲只是诸侯的一个大夫,
他的俸禄足够供养五百人,
这不是官员富裕的先例吗?
以前的秦王朝,
反正道、违圣贤,
自享丰厚,
加封宠爱的人,
而把臣下像奴隶一样对待。
汉朝立国后沿袭秦的制度,
未加变革。
辖地百里的一县之长担负过去诸侯的责任,
而俸禄却和其守门人一样。)
点赞
收藏
推荐
评论
总计:条评论
提交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