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
创作这首诗时,我正置身于一个宁静的午后,窗外城市的车水马龙与室内的静谧形成鲜明对比。偶然间,翻出的一本旧相册,将我拉回了童年。
相册里,有在故乡溪边与小伙伴嬉戏的画面,彼时阳光暖融,溪水清透,石头上的青苔都透着生机。想起那时,我们用自制的鱼竿钓鱼,虽大多时候收获寥寥,却满心欢愉。还有那片广阔的田野,稻草人孤零零地站着,却承载了我们对远方的无数遐想。
反观当下,在快节奏生活的裹挟下,压力如影随形。工作的忙碌、人际关系的复杂,让心灵愈发疲惫。童年的纯真美好,与现实的繁杂形成强烈反差。
于是,我怀着对童年深深的眷恋与怀念,写下这首诗。希望借由诗句,重现童年的无忧时光,也让和我有相似经历的人,在诗中找到慰藉,重拾内心深处那份纯真与宁静 。
溯游童梦之河
在记忆的粼粼长河之上,
轻舟泛泛,溯游于烂漫时光。
阳光如蜜,倾洒在粼波面庞,
那是童年为岁月披上的金裳 。
河畔垂柳似娴静姑娘,
发丝悠悠,垂入澄澈的梦乡。
风来嬉闹,撩动嫩绿的发梢,
引得涟漪偷笑,漾出圈圈诗行 。
我们是欢跃的浪花精灵,
是无畏的清风幼童,
是灵动的月光宠臣,
穿梭在澄澈透明的水晶宫。
以贝壳为币,交换斑斓幻梦,
试图买下天空中那片霓虹 。
田野里稻草人孤独守望,
身着旧衣,演绎沉默的守望者形象。
麻雀在肩头停歇,叽叽喳喳,
似在讲述远方新奇的童话 。
它守望着荒田,守望着晚霞,
守望着我们远去的无邪年华 。
儿时的风筝,挣脱了时光的手,
飘向天际,如追寻自由的青鸟。
纸飞机滑过的弧线,
竹蜻蜓旋转的梦幻,
弹弓瞄准的奇妙幻想,
如今在回忆里,悠悠地飘 。
如今我在岁月的迷宫中徘徊,
童年的歌谣,在心底轻轻徘徊。
那串银铃般的笑声,如璀璨星彩,
在心灵夜空,永恒地绽开 。
注释:粼粼长河:把记忆喻为长河,波光粼粼的河面,象征记忆中丰富且闪烁的片段,凸显记忆的悠长与灵动。
阳光如蜜:将阳光比作蜜,生动展现童年阳光带来的温暖、甜蜜,体现那时生活的惬意。
粼波面庞:拟人手法,赋予波浪人的“面庞”,河水仿佛有了情感,亲切地迎接童年的一切。
童年为岁月披上的金裳:形象描绘出童年为平淡岁月增添了珍贵色彩,让岁月变得闪亮。
垂柳似娴静姑娘:比喻,把垂柳比作姑娘,展现其轻柔、优雅姿态,使其鲜活而美好。
风来嬉闹:赋予风“嬉闹”动作,生动表现风的活泼,让画面充满趣味。
引得涟漪偷笑:拟人化涟漪,描绘风吹涟漪层层散开的活泼模样,满是童趣。
浪花精灵、清风幼童、月光宠臣:排比与比喻,突出童年的我们充满活力、自由,尽情探索世界。
以贝壳为币,交换斑斓幻梦:用童趣想象,把贝壳当货币买幻梦,体现孩子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稻草人孤独守望:拟人化稻草人,描绘其独自伫立的画面,暗示它见证童年。
风筝,如追寻自由的青鸟:风筝比作青鸟,寓意童年梦想自由飞翔,也暗示童年梦想随时间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