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作品详情
读张立敏先生《随心斋诗词》有感 [诗:七律]

徐志耀     发布时间: 2017/6/28 17:08:08
阅读:1512次      分享到

关键字
张立敏先生诗集

近日,获赠张立敏先生诗集《随心斋诗词》。张先生长我近二十岁,为诗界前辈,工七绝,常拜读先生诗词,叹服已久。亦曾效颦数首,未想获先生青睐,得赠大作,甚为感激。先生少年从戎南疆,中岁壮游神州,晚年含饴弄孙,人生五十年,历经沧桑,彩笔锦囊,化为辞章,皆可谓呕心沥血之作,不可不令人叹服。

先生早岁投笔从戎,于金戈铁马中长抒壮志。“长江后浪推前浪,卫国安邦有铁军”,“冲锋敢冒枪林雨,碎骨分身鬼亦雄”,“少年壮志凌星汉,投笔从戎气凛然”,这些诗句至今读来,仍令壮士发冲冠,唯觉千秋气凛然。中华为礼仪大邦,然而每当强敌压境,民族沦亡时,从不缺少敢于为国奋战的热血男儿。先生本一书生,依然名编壮士籍,视死忽如归,亦是真的猛士。吾生也晚,未得经历中华近现代史上一场惨烈的战争。但于前人话语中,亦曾耳闻目睹壮烈的人生,殷红的热血。今日读先生诗,亦真切地感受到当年这些保家卫国的无私情怀。近来读先生诗歌,写当年战友重逢,诗句中有“南疆浴血世皆钦,过眼云烟谩较真”之句,亦可想见先生胸怀之阔。试想当年,若无此种情怀,又怎能放弃高考机会,甘愿为国效力呢?先生诗集中有诗颂杨得志将军“古稀带甲征蛮越,一代军魂日月辉”,此句亦可为先生写照。

先生壮岁畅游神州,从诗中来看,先生尝踏新疆、西藏,夜宿珠峰大本营中,亦曾履海南、福建,遥望宝岛金门。神州大地,足迹多留,而中华山河壮丽之影,亦在先生诗中展现。“云淡天清日脚低,高原冷暖寸心知”,“万壑千山醉画屏,珠峰怀抱好安营”“问渠哪得清如许,原是西洋泪一杯”……。我对末一句深有感触,十余年前我亦曾到过新疆赛里木湖,与这大西洋水汽在亚洲腹地的最后印迹相遇。我亦曾被湖水的清澈所感动,然而真正令我心动的是那跨越万里而没有消减的蔚蓝色。我曾想过,当年那些来自欧洲的商旅,当看到这浩渺的清波时是否会回想起他们家乡那蔚蓝的海洋。今日读先生诗句,见先生无论身处何地,心中那一片蔚蓝始终未减,时刻温暖着。有了这片温暖,无论身处于何处,都会心稳如山。先生亦曾登我们南京明城墙,“星移物换凭他去,我自岿然天地中”;先生亦曾远渡重洋,于温哥华作诗曰“原恐异邦孤异客,岂知举目赵张陈”。初心不减,无论身处历史的沧桑里,还是经历异域的风光中,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诗的位置。想起《仓央嘉措诗传》中一段重译的诗文:“被诗歌埋没了一生的人/黎明前重新回到了想象中”,这亦可为先生写照。

先生晚岁含饴弄孙,所写童谣读来让人忍俊不禁。“稍稍有点不舒坦,哇哇吵得你们烦”,我年近四旬方得一子,半夜惊起哄儿入睡,强打精神伺候小儿,一一经历,与先生亦有同感。不过,最钦佩的还是先生拳拳之心,人到老年,依然关心天下大事。萨达姆、卡扎菲之亡,中国航天员上天,辽宁舰下水都在诗篇中展现。先生早岁报国之心,老来不减,唯对时事多了更深感悟。“身在欧陆心在华,父女同做中国梦”,虽为赠儿孙之句,亦是先生心声。

先生诗集读毕,合卷深思。唯觉眼前有千丈文锦,展玩间时时有锦华夺目;又似江上乘舟东去,参天巨峰,轻灵重峦,细鱼长鸿,花溆秀木,令人目不暇接,神游其中;似饮烈酒,甘冽激荡,足以鼓胸中豪气;似品芳茗,醇厚绵长,亦可酝腹内慧心。感悟虽多,但觉先生诗歌不变者唯报国之心,初心不改,诗情终当飞扬万里。

先生于诗集跋文中写道:“古诗是越长越需才气,越短越考功力”,此集以七绝为主,先生功力可谓深矣。唯愿先生再书胸中才气,于诗海中乘长风,掣巨鲸!

附赠七律一首,以示后辈仰慕之心:

南疆早岁起狼烟,投笔辞家踵故贤。

鼍鼓援枹峰壑上,凤箫击柝水云边。

壮游赤县八千里,细琢青笺三百篇。

砚畔帆樯来往疾,初心晔晔昊天悬。

幸得先生唱和一首,恭录于下:

早岁从戎效祖鞭,神兵亮剑镇南关。

微躯未惜三番毁,热血宁留一寸丹。

富贵浮名轻似纸,文章道德重于山。

五洲四海任驰骋,荏苒光阴谈笑间。

                  2017、6、随心斋


注释:
点赞
收藏
推荐
评论
总计:条评论
提交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