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作品详情
南北?东西?(朝代名号的地域分野) [文章]

柏舟     发布时间: 2023/9/7 7:15:06
阅读:1082次      分享到

要说最早以地域划分来命名的朝代,那一定是周朝了。起初周武王建立西周,定都镐京。之后周幽王三戏诸侯,导致周平王东迁,建立东周,定都洛邑。那么后人何不称“北周”和“南周”呢?先秦时期,人们以中原为天下的中心,称四方为四夷,分别是北狄、南蛮、东夷、西戎。而在以四夷环绕在中间的中国,对于南北分野的观念尚未出现,这源自周人以函谷关为界,分“天下”东西两部分,以西的为关西,以东的为关东,恰好两个首都分别在两侧,就以“东西”来区分两周。再之后,周孝王六年,因为秦非子养马有功,被周天子赐封地于秦邑。又之后的秦襄公击败西戎,一举成名,被周天子列为诸侯,秦邑正式成战国时期的诸侯一国秦襄公也因此被列为“战国七雄”之一。因为秦国在关西,加之秦国后来统一全国,定都咸阳,继续维持着东西向的分野观念,并逐渐加强,使得后来秦汉两朝对南北分野观念仍未形成。
        下一个以地域位置命名的朝代就是最为刚硬的汉朝,与周朝不同的是,汉朝的命名并无地域上的界线划分。在刘秀建立东汉后,为了确立自己是汉室正统的身份,将西汉原本的都城重新成称为长安,作为西京(西边的京城),将自己的都城定在河南洛阳,作为东京(“东京”一词由此而来),所以,东汉实际上有两个首都。因此后人便以都城方位来命名为“东西”两汉。
       再之后就是中国史上最无存在感的统一王朝——晋朝。西晋末年,经历了永嘉之乱、八王之乱、五胡乱华等战乱,西晋宗室司马睿为苟活,衣冠南渡,建立东晋(为后人起了很不好的先例)。而最早关于东晋王朝的记录是在南梁沈约的《宋书》中发现的。但是在书中,称“东晋”为“江左”。何谓“江左”?“江”乃长江,就是指长江下游地区,位置偏东,故谓“江左”,后来南朝的宋齐梁陈,都聚居于此,因此“江左”也泛指东晋和南朝,(后来人们为了好区分两者,就把江左专指南朝,用“东晋”来称呼司马睿的政权)。那时因为对“江南”没有概念,加之长江中下游的走向为西南——东北走向,只好称长江东南侧的地方称江东,也就取代了“江左”的称呼(不过,直到清朝,仍有人用此称呼)。而东晋正居于此,故称东晋,“西晋”的称呼也就自然出现了。
       最后一个朝代就是我们熟悉的“有钱就任性”的宋朝。随着历史大变迁,中国的东西向地域文化差异逐渐减弱,而正是由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的南北对立,分庭抗礼的局面,使得中国人的南北纵向的地理分野观念逐渐增强。直至唐中期,经济中心开始不断难移,到了南宋,南方正式成为全国经济贸易中心,“江东”一词也逐渐被“江南”取代,因此,后代称宋高宗赵构建立的政权为“南宋”合情合理。值得一提的是,“南宋”一词最早是由辽国人提出的,之后夏金元都照此称呼,但他们所说的“南宋”,不是我们所讲的“南宋”,而是连“北宋”包括在内,这只是因为他们始终在宋朝的北面。
      对于以上我们可以发现,对于晋朝和宋朝总是先以后一个政权命名,而周朝和汉朝并无此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正是说明人们对于南渡或偏安一隅的不满,使得百姓对这些政权更为关注。我们也必须客观的看出,在上千年的日月长河中,无论是“东西”观念,还是“南北”观念,它们的反映都是中国历史大变局的发展历程,在这其中,南方也从不毛之地逐渐成为中华文明的灿烂生辉之地,四方同胞共聚一心,共同书写了中华文明伟大的历史篇章。
注释:
点赞
收藏
推荐
评论
总计:条评论
提交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