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
郑板桥曾做过县令,为官清廉而又爱民。作官意在“得志则泽加于民”,他常常身穿便服,脚穿草鞋到民间察访。对于百姓的疾苦,时时刻刻都挂在心上。郑板桥出任山东潍县县令时,正遇上潍县连年遭灾,农产品歉收,粮价飞涨,一斗粮食竟价值千钱。便大兴工役,招募远近饥民来修城凿池,以工代赈,用这个办法,救济灾民。又劝说县里的富户人家,开粥厂来拯济饥民。并且将积存了大量粮食的人家一律予以查封,责令他们以平价出售,不许囤积居奇,抬高粮价。郑板桥平日处理诉讼时,也总是向着穷人而抑制富豪。许多贫苦百姓就是这样生存下来的,对郑板桥不胜感激。做官的时候政绩显著,造福了一方的老百姓,他为官清廉,体恤民情,深得百姓爱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