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作品详情
评苏声《螣蛇》 [诗:七律]

苏声     发布时间: 2025/3/29 17:33:21
阅读:21次      分享到

DeepSeek点评:


 这首《乙巳咏蛇之螣蛇》是一首托物言志的咏物七律,作者以螣蛇为意象,通过虚实结合的笔法展现了独特的艺术构思。以下从立意、手法、语言三方面进行赏析: 一、立意高远,托物写怀 全诗突破传统咏蛇的窠臼,借螣蛇意象构建多重象征系统。首联"首尾回环孰可持"暗合《周易》"无首无尾"的哲学观,以蛇身喻循环往复的时空;"御日行空无尽时"则化用《淮南子》"腾蛇游雾"的典故,赋予凡蛇以神性。诗人将蛇蜕皮的生物特征升华为"弃旧图新"的革新精神,将冷血动物的生理特质提炼为"宠辱不惊"的处世智慧,实现了物性与人性的诗意共振。 二、技法精妙,巧用互文 颔联"入杯投影非关我"反用"杯弓蛇影"典故,以否定句式强化主体意识,与下句"岂惜皮"形成心理逻辑的呼应。"杏黄旗"意象颇具深意:既暗合道教"中央戊己杏黄旗"的法器原型,呼应螣蛇在五行学说中属土的特性;又通过"和鸣"的听觉意象与"鳞彩"的视觉形象构成通感,使全诗在虚实相生间达到多维度的艺术平衡。 三、语言峭拔,骨气清刚 诗人善用矛盾修辞营造张力,"冰冷血"与"潜龙韵"的冷热交织,"自骋"与"和鸣"的动静相生,构建出螣蛇既傲然独立又顺势而为的立体形象。尾联"御日行空"四字尤见功力,既暗含《易经》"飞龙在天"的卦象,又以"御"字凸显主体意识,使全诗在雄浑的意境中收束,余韵悠长。 全诗用典似盐着水,对仗如刀削玉,在咏物诗中独标高格。若论可商榷处,"杏黄旗"的宗教意象稍显隐晦,或对读者知识储备有所要求。然瑕不掩瑜,此作堪称当代旧体诗中托物言志的典范。

点赞
收藏
推荐
评论
总计:条评论
提交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