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作品详情
母亲自述诗并序·七律十首 [诗:七律]

雨夢憐琴     发布时间: 2025/7/6 14:26:09
阅读:72次      分享到

创作背景
十首组诗构成一部微型的女性生命史诗,时间跨度大,具体事件包含失怙、为继女、目盲、寻母、出嫁、持家、报怨、教子、子女成才、晚年述怀,浓缩了旧时代底层女性可能经历的诸多苦难。 这组《母亲自述诗并序·七律十首》是一部用血泪、汗水、坚韧与母爱写就的作品。它通过典故、意象、地理人文背景以及诗歌语言,塑造了一位在深重苦难中淬炼出伟大母亲形象。诗中不仅是对母亲的礼赞,更是对人性光辉和生命韧性的深刻礼赞。

母本姓桂,诞于国初,湘南祁阳黎家坪人也。襁褓失怙,外祖客殁。外祖母适柳州鹿寨,母遂鬻养于李氏。李氏苛虐,备尝荼苦。

四龄,继祖世吾公悯其伶仃,以竹箩负之,转嗣舅氏唐门然外祖母与舅婆夙有姑嫂之隙,舅婆衔恨,辄施毒手:以椒目涂其眸,灼痛锥心,禁其号泣;复恫吓曰:“敢泄于人,必索汝命!”日久,一目眇,一目翳若蒙纱。母自火坑,复堕冰渊。

四龄负薪,六岁刈草,八岁躬耕垄亩。十二即荷锄出工,争粮分以糊口。时继外祖家为富农,频遣外役;继外祖母沉疴在榻。母一身承三人之役,其苦何极,难数难书。

廿四于归吾父。姑婆诟谇相凌,室无宁日。然母秉性豁达,坚忍持家。调盐齑于指掌,计升斗于晨昏;克勤克俭,相夫课子,未尝少懈。虽未涉诗书,其行止懿范,远迈儒素;身教言传,子女皆沐其泽。膝下四雏,咸能奋翮进取,母心稍慰。今作七律十首,编年述旧,追维母德。嗟乎!寸草之心,安报春晖之万一?



(一)失怙

湘帘未卷父先凋,七岁灵椿折早宵。

冷灶风穿三姓瓦,寒襟泪染九秋蕉。

祁山月照离巢燕,潇水波推断梗瓢。

五十弦翻泉下涌,长教泣血染鲛绡。

 

(二)继女

蓬转三家灶未温,灶王眉目尽凶神。

残羹每兑黄连水,破袄偏逢数九辰。

镰扫晨星刍百担,箕筛夜雪粟三巡。

童工册录无名姓,十二韶华已负薪。

 

(三)盲眇

药油噬目裂青瞳,半壁河山堕雾中。

鬼手翻云遮日月,冰心抱玉对鸿濛。

忍将血泪磨铜镜,敢把疮痍化箭弓。

独向南山寻药径,崖花遍采作盘充。

 

(四)寻母

药篓斜肩出楚关,孤鸿影破万重山。

湘漓分水舟如芥,桂柳连峰瘴似环。

鹿寨烟迷寻母路,龙城雨湿认亲颜。

掌中茧化通灵玉,叩得天门一线潺。

 

(五)于归

廿四芳华嫁杼空,寒门今始立幡红。

姑嫜冷眼斜门第,叔伯谗言卷雪风。

五夜机声和月杼,四更炊雾隐星穹。

儿啼恰似催耕鼓,碾碎春宵入磨中。

 

(六)持家

三分自留地未荒,九厘菜圃绿成行。

薯藤暗度饥年劫,鸡埘潜藏盐米仓。

补衲能将星斗纳,量炊敢把寸心量。

庭槐刻满身高线,记取春晖寸寸长。

 

(七)报怨

当年冷灶复添薪,奉水殷勤胜嫡亲。

海纳百川消宿怨,地承万物焕新春。

未融妯娌眉间雪,难扫姑嫜井底尘。

不是菩提偏有佛,莲花原出苦寒身。

 

(八)课子

未拜先师自有章,育儿如伺柘蚕忙。

身教暗度金针线,目语频传古锦囊。

柴担教分山脊月,书灯诫借壁萤光。

门前五柳皆成栋,尽是慈亲汗雨浆。

 

(九)四雏

四凤冲霄出草庐,寒门有母胜鸿儒。

长兄已筑摩云厦,姊妹能耕智慧畬。

俱带祁山湘水魄,同承衡岳舜风誉。

邻闾争说春晖事,万缕银丝织锦书。

 

(十)述怀

八十风霜铸此身,回看劫海尽璘珣。

湘江可量慈渊浅?衡岳难衡母德峋。

血沃祁阳千岭翠,魂凝华夏九秋淳。

今宵且把苍天问:来世还逢掌上珍?

 

雨夢憐琴

0二五年二月望日作于东莞


注释:
湘帘: 代指家居,暗示家境尚可(或有文化气息)。
灵椿: 典出《庄子·逍遥游》“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后世以“灵椿”喻指父亲,取其长寿、庇护之意。此指父亲早逝。
九秋蕉: “九秋”指深秋,万物萧瑟;“蕉”常指芭蕉,其叶大易破,古诗中常象征愁苦、脆弱的心绪(如李清照“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此处喻指幼小心灵承受的巨大悲痛,泪水浸透如蕉叶。
五十弦: 典出李商隐《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瑟有五十弦,其音悲凄。此处喻指诗人母亲之泉下父亲(或诗人母亲自身)无尽的悲思如瑟音翻涌。
鲛绡: 传说南海有鲛人(人鱼),其泪能化珠,所织之绡名鲛绡。此处指擦拭泪水的丝帕(被泣血染红),极言悲痛之深。
灶王: 民间传说中掌管一家灶火、监察善恶的神祇。通常描绘为慈眉善目。此处反用,“尽凶神”暗示在寄人篱下的孩子眼中,连象征家庭温暖的神祇都是冷漠凶恶的。
抱玉: 典出《韩非子·和氏》卞和献玉故事。喻指怀有高洁的品德或才能而不为人知。此处“冰心抱玉”喻指主人公虽遭厄运(失明),但内心依然保持如玉般的高洁与坚韧。
鸿濛: 指宇宙形成前的混沌状态。此处指失明后眼前一片模糊、混沌的世界。
通灵玉: 常指有灵性的宝玉(如《红楼梦》贾宝玉)。此处将“掌中茧”比作“通灵玉”,意指这厚厚的茧是因寻母的至诚之心而生,具有了感天动地的灵性。
叩天门: 指感动上天,叩开天门(神话中天帝所居之门)。此处指最终寻得母亲(或得到一线线索)。
杼空: 指织布梭子是空的。化用《木兰诗》“不闻机杼声”及“当户理红妆”之意境。此处“嫁杼空”暗示出嫁时娘家贫寒,没有像样的嫁妆(织机空空)。
姑嫜: 古称丈夫的母亲(姑)和父亲(嫜),即公婆。
叔伯: 指丈夫的兄弟。
补衲能将星斗纳: 化用杜甫《月夜》“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的意境,但更侧重辛劳。形容在星光下(或借着星光)缝补衣物,仿佛能把星星都缝进补丁里(纳),极言劳作至深夜。
春晖: 化用孟郊《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此处“庭槐刻满身高线,记取春晖寸寸长”有双重含义:1. 记录孩子成长的身高线;2. 象征母亲如春晖般寸寸滋养子女成长的恩情。
海纳百川: 语出《管子·形势解》“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喻胸怀宽广,包容一切。
地承万物: 语出《周易·坤》“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喻大地包容承载万物。
菩提/佛/莲花: 佛教用语。菩提指觉悟,佛指觉者,莲花象征在烦恼淤泥中生长出的清净智慧与慈悲。此处“不是菩提偏有佛,莲花原出苦寒身”意为:并非刻意修行(菩提)才成佛(有佛),那圣洁的莲花(慈悲宽容之德)本就生长自这苦难之身(苦寒身)。强调其仁德源于本性及苦难的磨砺。
先师: 通常指孔子。此处“未拜先师自有章”指虽未让孩子正式拜师入学堂,但母亲自有教育的方法和章法。
柘(zhè)蚕: 柘树叶可饲蚕。伺蚕需极其细心耐心。喻指育儿的精心。
金针线: 化用元好问《论诗》“鸳鸯绣了从教看,莫把金针度与人”。“金针”喻秘诀、真传。“身教暗度金针线”指通过自身言行,潜移默化地将做人的道理(金针)传授给子女。
古锦囊: 可能化用李贺锦囊储诗典,或指装着古人智慧的口袋。“目语频传古锦囊”指用眼神传递(教导)传统美德与智慧。
借壁萤光: 化用车胤囊萤夜读典。“书灯诫借壁萤光”意为教导子女要刻苦读书,即使条件艰苦(需借萤光),也要珍惜。
五柳: 典出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代指隐士或品行高洁之人。此处“门前五柳皆成栋”指培养的子女都如门前柳树般成材(栋梁)。
四凤: 典出《左传》“凤凰于飞,和鸣锵锵”。后世以“凤”喻杰出人才。“四凤冲霄”指四个子女都如凤凰般高飞,成就非凡。
草庐: 指简陋的家(寒门)。与“摩云厦”(高耸入云的楼厦,喻长子成就高)、“智慧畬”(开垦智慧的田地,喻姊妹在文化/知识领域的耕耘)形成鲜明对比。
祁山/湘水/衡岳/舜风: 皆指家乡湖南的山川风物与人文精神(舜帝南巡葬于苍梧,其德风影响楚地)。此处“俱带祁山湘水魄,同承衡岳舜风誉。”指子女们继承了母亲赋予的、源自故土的坚韧、灵秀、厚重与仁德(舜风)的精神品格,并因此赢得声誉。
春晖: 再次呼应第六首,指母爱。
璘珣(lín xún): 玉石的光彩纹理。此处“回看劫海尽璘珣”指回望充满劫难的一生(劫海),苦难已如玉石般被打磨出温润的光彩。化苦为美,境界升华。
慈渊/母德峋: “渊”指深潭,喻母爱之深广难测(慈渊);“峋”指山峰高耸陡峭,喻母德之崇高峻拔(母德峋)。与“湘江”、“衡岳”对比,强调母德之深厚崇高远超自然界的尺度。
血沃祁阳千岭翠: 化用《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及“血沃中原肥劲草”意。指母亲的心血(血)浇灌(沃)了家乡(祁阳)的山岭,使其更加苍翠(喻滋养了后代和乡梓),精神融入华夏,使其秋日(九秋)更加醇厚美好(淳)。
掌上珍: 指父母极其疼爱的孩子。此处“来世还逢掌上珍”是母亲问天:来世能否再做自己母亲疼爱的孩子?实则是以最深情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眷恋与感恩。
点赞
收藏
推荐
评论
总计:条评论
提交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