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作品详情
倾湖碧波 心以沧浪 [散文]

独暄     发布时间: 2021/2/20 21:01:51
阅读:1158次      分享到

倾湖碧波 心以沧浪
眼儿媚 · 早春宿京华雁栖湖
春来无意费思量
堤柳渐鹅黄
新茶一盏
玉轴数卷
尽向明窗

小楼纳得倾湖碧
寄我以沧浪
人间踪迹
如风带水
与共他乡
——淞雲
他喜欢喝茶,一壶茶,一本书,闲闲斋里、独倚轩窗。他喝茶两个动作:拿起,放下,据说,喝茶的人都是这两个动作,因为禅境是一样的。当然,动作的频率可以看出人的心境。
放下茶碗,他便铺开宣纸,提笔弄字,心情淡然、字亦庄严,心绪宁静、字亦宁静,茶味、禅味,皆入字中。有时候兴趣来了,找一砚半个月的宿墨,兑上水,取一秃笔,铺四尺薄宣,也会乘兴老辣一下。一番行云流水之后,那磅礴大气自然留于纸上。
    “春来无意费思量,堤柳渐鹅黄,新茶一盏,玉轴数卷,尽向明窗。”春天来了,万物勃发,庭院里桃李杏梅、红粉素白。远处堤岸溪旁,杨柳也抽枝发芽了。 可这些嫣然芬芳,绚丽缤彩只是给这个清雅和煦的庭院增添了几多色彩。如他诗中所言“竹里闲闲自在身,文心无意爱红尘”。他喜欢与他那一室的诗词书卷为伴,喜欢在这里赋诗填词,喜欢静静的坐于书案前,亮一盏书灯,捻一炷心香,沉醉在他的诗书海洋里。他的世界在上下五千年的汉文史册里徜祥、追寻,他以他的超然脱俗,保持着他那远离驳杂人心之外的,一份明澄至纯。
他说,我一直希望自己成为一个丰富的人,而不是富有的人!他的小楼是那样的博大、深邃和富有。东坡曾有诗云:“短篱寻丈间,寄我无穷境。”若把“篱”字换成“窗”字,一样得体,一样精彩,“幽幽一扇窗,寄我无穷境”。给人们带来的是无穷境的大天地。在寂静的深夜,掌一盏昏黄的灯,他在这里与老子、席地而谈,他说老子是个丰富的人,他的文章包藏天地之机,涵咏宇宙之秘!
“小楼纳得倾湖碧,寄我以沧浪,人间踪迹,如风带水,与共他乡。”他的书斋高雅、神秘,他与它的感情极深,那是几十年的相依相伴、朝夕相处修得的邂逅。“小楼纳得倾湖碧”,它可以容纳一倾碧波。词人的大气之浪漫使整首词气势恢宏,栩栩如生。
在他的倾湖碧里,他从霜寒风凛的北方一路摇橹,从长河落日圆的茫茫大漠,走到千山鸟飞绝的丝绸之路;从那羌笛怏怏的长安古城,再来到亭台楼阁、湖光山色的江南,如淞雲诗中所吟 “水长峰黛冷,随棹葛衫轻,山势逐云走,江天共月明。” 他一路走来,江天月明,他与李白同豪放,与王维共恬淡,与欧阳修共窈渺,与秦观同婉约。他愿如那青色的水云,如风带水,坚守着平平仄仄的严谨,游弋于学问之深处。
     人说,俗心一消,白云亦可赠客,心灵清雅,明月亦来照人。留一寸诗情词意的灵魂走近古人的飘逸,一生幸矣!
他要的不多,只是“一倾湖碧,沧浪之水”。
水,就是这样,看似柔弱,聚点滴成波涛,汇大湖而成四海。从一杯清茶到一倾湖碧,都是水的灵性,心的淡然。《道德经》中写道:“上善若水”。“上善若水”,仅此一句话,便叫人体会到水的意境,人若能做到像水一样,那便为上善了。他能在喧闹中开辟出自己的一席田地,他能在纷扰乱世中找到自己的归隐,这样的人必是与山为邻,与水为友,出仕则心神俱孤,但仍然超然物外,淡泊宁静。
 ……  倚窗而坐,看着从天洒落的雨,哦!这是天上的水,我怎么没有看出它与地上的水有什么不同。好像又不同于词人的“一倾湖碧”,那是绿色的,也不同于他那“沧浪之水”,那是青色的。透过密密麻麻的想象,我的视线追随着大街上一片片飘忽而过的雨伞,猜测着雨伞下面的人,杜撰着他们的故事。……我很无聊,是的,特别是在这样的雨天。雨下得忽大忽小,可是似乎很压抑,有种让人窒息的感觉。……  看着流泪的天空,我一片漠然。看着淅淅沥沥,哗哗啦啦的似乎永不停息的雨,我感觉到了这泪水时而忧愁时而宣泄,这泪水还有点冷冷清清,缠缠绵绵。
我见过很多的水,见过北京的水、见过西藏的水,见过长江、见过黄河,见过有美丽洛神传说的洛河,见过灰灰蒙蒙的大运河……
由水想到茶,我也喝过很多地方的茶,各地的水泡的茶也各有特色。我喝过西藏的酥油茶、喝过云南的沱茶,喝过浙江的明前茶、尝过东北的黑茶。喝过西湖龙井,那可是在灵隐寺亲眼看的现场炒茶,再用虎跑泉水冲泡,看着那鲜嫩的茶叶在锅中翻滚煎烤,心里百味陈杂,倒是忘记了龙井的味道。那次在南京栖霞寺喝的碧螺春,那叫一个清爽,她是用栖霞寺内的井水冲泡,看着就舒心清亮。
最喜欢坐在夫子庙文德桥的旁边,泡上一杯雨花茶,“花茶一杯水尚绿,瓶中栀子白似绢。”看着那绿盈盈的秦淮河,那来来去去、慢慢悠悠的画舫,想像着当年的董小宛、李香君,柳如是、陈圆圆,那些个秦淮八艳在这画舫里弹奏琵琶,“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的情景。如今,乌衣巷的斜阳依旧如燃,而王谢堂前的燕子已被这缭娆的红尘迷茫了眼睛,当年的红颜佳人魂归何处?只道是红尘依旧看不透,焉能再登金陵楼。
也曾想过平心静气、优雅淡然的好好泡一次茶,感受一下自己茶道的技艺。但心性尚欠修为很难达到这个境界。所以,自己只能算是喝茶而不敢称“品”。品的是自己一种随心所欲、淡然闲逸的潇洒心境,过滤的是尘世的扰攘喧嚣,功利与浮躁。沉淀的是人生的哀怨与沧桑,入口穿肠铭记于心的才是此番“淡定思妙词、逸怀闻清筝”的茶境啊!
人生不过一杯茶,浮浮沉沉、聚聚散散。沉时坦然,浮时淡然。
好想了解茶的前世今生,也许从它诞生的那一刻就注定了与禅的相依相聚。所谓茶禅一味,真正的禅悟是随心随意,品茶也一样,人只有到了花开花落、云淡风轻之时,喝茶时的感觉就可以被一种更深邃的境界所取代。
正如淞雲诗里所吟:“前生今世总流连,为有屋山不老泉。取水波心盈瓦缶,啜茗竹里好神仙。”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如饮禅洱!随心,随性,平淡而醇厚,简单而真实。
注释:
点赞
收藏
推荐
评论
总计:条评论
提交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