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秋夜独坐,观月落虫鸣、枫墨染笺,忽生隐逸之思。诗中“半盏幽”“醉研枫墨”暗喻文人雅趣,以“芦雪”“荻花”喻指时光流转中的淡泊心境。末句“垂天幕千江钓”化用渔樵意象,呼应陶渊明“归去来兮”的遁世情怀,而“不放凡心逐鹭鸥”则借白鹭沙鸥之自由,寄寓超脱尘俗之志。全篇以景写情,虚实相生,试图在古典意境中融入现代人对精神栖居的追寻 。
月落虫鸣半盏幽,
醉研枫墨雁书稠。
一泓霞影浮生味,
三径风华冷客眸。
尘世已随芦雪散,
清欢犹伴荻花秋。
且垂天幕千江钓,
不放凡心逐鹭鸥。
注释:1.“醉研枫墨”:以枫叶研磨作墨,暗喻文
人借自然之物抒怀,呼应王维“空山新雨后”的禅意笔法。
2.“三径风华”:化用陶渊明“三径就荒”典
故,指代隐士居所,亦暗含对高洁品格的坚守。
3.“芦雪散”:取自柳宗元“独钓寒江雪”之
孤寂,转喻红尘纷扰终将消散,呼应禅宗“本来无一物”之思。
4.“垂天幕千江钓”:以“天幕”喻江天辽
阔,“钓”字双关垂钓之乐与垂钓天地之志,暗合庄子“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逍遥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