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作品详情
武陵春·古人隐居十六观(之三) [词]

芷若晗烟     发布时间: 2024/11/24 10:50:01
阅读:212次      分享到

创作背景
赏画感赋
关键字
武陵春•古人隐居十六观(之三)


《隐居十六观》以简洁的形式描绘出隐士对自我认识及世界的十六个观照,分别命名为:访庄、酿桃、浇书、醒石、喷墨、味象、漱句、杖菊、浣砚、寒沽、问月、谱泉、囊幽、孤往、缥香、品梵。一般认为每一观与一位古代隐逸高士对应,有的则是画者自己对生活与心境的写照。而画中内容其实都是“万法唯识”、“唯识变现”的比喻。



武陵春●浣砚


砚底乌金洇碧潋,觞咏洽兰亭。

苏子临池意纵横。鱼跃化龙行。


古今皆怀山水梦,掬墨趣丛生。

一纸流年不老情。跌宕那曾经。



古代文人在池塘中洗砚,谓之浣砚。昔日苏东坡的洗砚池中,传说鱼饱食墨汁化龙而去。

何以清池唤墨池,昔年临此有羲之。书圣王羲之,幼年练字浣砚,硬是把清池洗成墨色。

浣砚是隐者清趣。重情调,养性情,在乎山水之间,非汲汲于功利者所能为也。



武陵春●寒沽


寒夜风窗听落雪,温酒醉林庐。

抱素兰心秉鹤孤。清若玉冰壶。


云中谁寄梅花曲,雁帛自东吴。

诗隐南山未易初。一诺负轻辜。



唐代诗人杜荀鹤曾作诗“踏雪归来酒倍香。”古来隐士雪夜沽酒,东晋陶渊明也有此雅兴,他一生嗜酒,天旷地阔,吟风咏月,梁太子萧统曾经评说“渊明之诗,篇篇有酒。”

陈老莲的画中人,或许不是杜荀鹤,也非陶渊明,而是借典故,画他自己。风雪中的山林,他迎风而行,一手扶杖,一手持壶,荒寒之中,有酒为伴,身心俱暖。

今人慎独,寒沽是为了养静守心,审时度势,量己识人。试想,在寂静寒夜,芳醁一壶,清樽两盏,相依相惜,同取暧,共陶醉,可足矣?



武陵春●问月


薄夜谁邀桑落酒,只影数更残。

书剑江湖翰墨缘。几度雨凭栏。


更向穹苍赊一问,玉兔几时还?

月夕花朝履屐间。圆缺且柔安。



月和酒,在李白的世界里从不缺席。端起酒杯,他把酒问月,“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时空无尽,造化无穷,古往今来,人们观的是同一轮明月,而孤高出尘、温润清泠的月亮,始终是皎然新生,亘古不变。

辛弃疾的《木兰花慢·送月》一词问得更为有趣:“可怜今夕月,问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问,那边才见,光影东头?”

人有千问,难寻半解。乘风问月,不过是自我消解罢了。



武陵春●谱泉


洗盏烹茶绵上隐,风雅逸林泉。

承步青霞袅袅烟。逐梦水云间。


遍访山川寻嘉醴,次第鉴灵源。

啸傲红尘学陆仙。瑶草共清欢。



谱,为排序,泉,为泉水。

谱泉就是按泉水适合煮茶的程度,给泉水排序,做鉴定。茶圣陆羽品水,已到出神入化地步,不羡功名唯羡水。他的《茶经》中说:“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拣乳泉石池漫流者上。”

寻一泓上水,煎一道香茗。须得时间与心力,汲泉煮茗,是高士生活里不能忽略的一部分。陈老莲画中的陆羽,坐在青石上,以风炉煮泉,悠然慢品。

谱泉之趣,今人可效。然,良山无多,须择善而栖。

点赞
收藏
推荐
评论
总计:条评论
提交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