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吕·满庭芳】教师节颂园丁
杏坛至高,人才荟萃,旗帜妖娆。 平生沥血中华报,鏖战通宵。希望寄门生自豪,鬓如寒霜满心骄。潸然笑万千栋苗,榜上竞前条。
简评:此曲对教师的敬仰之情蕴于字里行间,行文用心明晰可辨。如用词再精准一些,造句再自然一些,会更好。
苦于对曲子的填写和相关知识,未曾用心研究过,故无法对此首细评,只从大处着眼,略谈管见,希望对大家有所裨益。
由本作题目中的“颂”字,引发了我对古人诗词题目中有无“颂”字之问。我的印象中没有,就又百度了一下,也未搜到一首,这值得我辈深思。或问,古人的诗词有用于歌颂的作品吗?回答是有的。比如唐●王摩诘之《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作者通过景物描写,把大唐皇宫的威严壮丽气象表现的淋漓尽致,可贵的是通篇无一溢美之词,而使人能感觉到作者的歌颂之意。这为这类题材的写作,提供了范本,有心于此类作品的写作者当深思其写法。
2、甲辰中秋夜寄子
月华如水水连天,千里京师眼望穿。
世味酸咸终有定,人生圆缺古难全。
壶中老酒销心结,窗外秋声作杏笺。
莫叹尘途多坎坷,凌云蹈海正当年。
简评:整首诗将父对子的深情表达的淋漓尽致,其中有思念、有嘱托、有宽慰、有鞭策,并能紧扣中秋这一主题,值得赞许。
颈联对句中的“杏笺”,疑为“信笺”之笔误,因百度“杏笺”之意为“杏黄色的精美的纸张”,按照这个意思,“秋声”化作“纸张”则有失贴切。而秋声是可以传递信息的,“信笺”也可以传递信息,二者有相似性,故可互相比喻。
此诗之“人生圆缺古难全”一句,建议以本期佳句入选“每月佳吟”,由会长在群内表扬,征得作者同意后,在群公告内冠名鼓励。
3、秋韵
断续蝉声犹自歌,苍堤烟锁柳婆娑。
流金稻粟连天涌,溢蜜榴梨压树矬。
玄燕纵横飞羽箭,白云浓淡幻天鹅。
万般景物堪图画,芳野书怀醉脸酡。
简评:整首诗紧扣秋韵这一主题展开铺陈,写景气象阔大,尤其是颈联融入了自己奇特的想象,这点殊为可贵。
需要强调的是,一切景语皆情语,通过写景可以见作者的胸襟、识见、志趣以及喜怒哀乐等,这就是所谓的寄托。此首诗通过写景,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的人生观,颇好。“堪图画”三字生硬,当酌。
此律颈联大好,建议以本期佳联入选“每月佳吟”,群内表扬,征得作者同意后,群公告中冠名鼓励。
4、中秋月
海角天涯共此光,一轮玉镜散寒芒。
东坡来问尊前影,李白曾疑地上霜。
适值几人同饮酒,因之千里去怀乡。
有情最是与谁照,十五歌声传四方。
注:十五歌声指石祥老师的《十五的月亮》
简评:此首诗咏中秋月之作,读来有沧桑感。能用典故,增加了诗的韵味,当赞。
此律整首情味有余,是其长处。如遣词造句再精炼些,就是一首非常成功之作。比如,光和芒意近,如果将其中一处用以写其他内容,就拓展了诗的内容,用有限的字表达更多内容,诗的内涵就多一些。颔联出句应是因东坡先生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之千古名作而成,此联对句想化用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种用典意识,非常难能可贵,因为,用了典故,诗的内涵和韵味就增加了,如果作者将这两个典故融入己意,进行化裁,抒发自己的感慨,此联还会更好。颈联“适值”对“因之”,有待工整,细节决定成败。尾联的问题,一是前后两句缺少关联,有人说,律诗首尾两联,应并作一联写,实际就是说,这两句要有一定的关联性;二是出句“有情最是与谁照”,句意不通顺。
5、天涯共中秋
金轮熠熠挂中天,四季行来今最妍。
此刻山河欣一处,当信圆缺已千年。
他乡安业航班走,为客吟诗家梦牵。
儿望星辰心对月,遥知父母面如莲。
简评:此首诗紧扣主题,就月之圆缺发人之离合之慨,这点颇好。
看到此首以“天涯共中秋”为题,就又忍不住说诗词题目的拟定,这个题目不失为现代散文的好题目,但作为诗的题目,就嫌其空泛。
就行文来看,首联从月写起,用词精准,流畅自然,颇好;然颔联出句费解,对句已字未稳,因为月有圆缺也不仅仅是千年,未稳,就是经不起推敲、深究的意思,如果将之改为“岂”字,就不存在这种问题了。
“此刻”对“当信”不工(信虽是平仄两读字,但只有在读shēn音,韵部为:真韵,古同“伸”,作舒展开或表白讲时才是平声);颈联“为客”对“他乡”同样不工;结句的“父母面如莲”的比喻,难以令人想象出此时此刻父母的表情和莲哪点相似?
重点借尾联谈二个问题,一为用字经济问题,出句用“儿望”,对句用“父母”,如此,则“儿望”就浪费了两个字,七律八句共56个字,一定要惜字如金,只有如此,才能写出有深度、有力量、凝炼的句。
二为诗中有我和无我的问题,诗中有我则真切,无我则浮泛。“儿望”二字的存在,使全诗所写的主体变得不明确了,使人琢磨不透,这到底是写自己的经历,还是写别人家儿子的经历。如将之改为“怅望”,则诗中所述和自己相关,我就自在诗中了。
6、中秋
银盘高挂素辉幽,街巷灯红人似流。
起舞满屏迎笑脸,行歌万里放娇喉。
千家团聚同圆月,两岸分离未了愁。
一统江山将不远,届时欢乐共中秋。
简评:此首有家国情怀是其佳处。首联韵味十足,颈联由千家团聚,想到两岸现状,愁从心起,家国情怀表达的自然流畅。
从整体看,虽然首联扣题写景工稳达意,但在表达上还需多用功。颔联出句,句意费解;颈联出句,如将“圆”改为“看”字,便有象在其中,就更有意境。诗是以象表意的文学艺术,即通过文字表述给人以画面感,通过画面把读者带入所写的情境中,利用通感和读者互动。尾联出句,因前文没有铺垫,故本句失之于言之无据,言之无据,就是空喊口号,为诗家大忌,望作者切记。
7、秋雨
连日雨缠绵,声声响屋前。
银珠流大地,玉露润耕田。
秋满禾苗壮,风吹湖水涟。
老农添笑意,五谷望丰年。
简评:此首从秋雨有利于耕作立意,颇好。
需要强调的是,五律八句四十字,更要惜字如金,题目为秋雨,诗中又出现雨字,古人谓之为犯题,为大忌,因为这也属于浪费字的问题。颔联两句意思接近,一联中对仗,出句和对句完全同义或基本同义,称为合掌,此亦为诗家大忌,切记。
颈联出句“秋满”的秋字,题目中有,故也有犯题之病,并且,“秋满”经不起推敲;涟,为风吹水面所形成的波纹,故“风吹湖水涟”,语意不通,说“风吹湖起涟”则可。
借此作中,作者所用的“老农”,谈一下诗词的用词取向问题,如果欲追求高雅,尽量避免俗语口语入诗,只要有这种意识,平时注意词汇积累,就会向殿堂级的作品迈进。不信请看,李绅的“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人家宁用“农夫”,也不用“老农”,大概是嫌其为俗语罢!
8、中秋
夜幕降临凉未寒,秋高气爽亮星繁。
酉时飞镜东南起,次旭丹轮西藏峦。
亲聚坐围庭院中,酒樽月饼敬银盘。
笑望稚子抚琴唱,祈福神州更烂漫。
简评:此首诗意不错。首联写景符合中秋时节的天气特点,可见作者用心体会了中秋时节的环境了,这是诗人最为可贵的品质,因为符合实际的语句最入心。再看内容,把月比喻为飞镜,形象又有寓意,更有诗味;其他如“亲聚”、“酒樽”、““月饼””皆为中秋活动或元素,可谓紧扣题旨,这点颇好。
惜此首,不论按古风还是七律看,格律、声韵、对仗都不符合相应要求,作者如欲于诗词方面有所造诣,须于此多用心。
9、采桑子·秋韵
星移斗转天将冷,凄雨绵长。金菊芬芳。桐叶飘零柳叶苍。秋风萧瑟江千里,晚露晨霜。鸦噪榆杨。回首长叹近夕阳。
简评:此首小令,能寓情于景,用景物衬托自己对韶华易逝的感伤。
需要注意的是尽量避免星移斗转之类的成语,因诗词不喜熟语,语熟则易失于油滑。
10、中秋节即景
(一)中秋日
万里晴空丽,风清天际蓝。
冰轮何处是,向晚照人间。
(二)中秋原
路侧花几朵,青纱绿翠彰,
虽无娇嫩意,硕果焕新妆。
(三)中秋夜
月夜彩泉开,婷婷仙子来,
银盘浮影动,对舞阙瑶台。
简评:作者想从不同的视角写中秋,第一首写中秋的白昼,第二首写中秋的原野,第三首写中秋夜。从所拟题目看,作者是用心构思了的,思想不懒惰,也是诗人的可贵之处,这点必须赞许。
第一首前两句写中秋时节之白昼景象,颇见笔力,但是,题目为即景,即景的目的是抒情,这需要借这两句所做的铺垫,用三四句来完成。遗憾的是,此首通过作者的后两句,不能看出作者要抒发什么感情。
第二首写中秋节的原野,既然总题目用了“中秋节”这三个字,就决定了诗的内容要和这个传统节日有关,而这个节日自有其特定的含义。而诗句,第一句写路边有花,第二句写象青纱一样的翠绿之物,这实在是让人想象不出这是哪里的中秋景象。第三句之“虽”字,不知因何用之,也不知为何做铺垫,因为这后两句并无“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种句意的转折。
第三首,彩泉,因无物相比拟,故难以想象出为何景何物,“对舞阙瑶台”,也有待进一步琢磨,以明确要表达之意。
11、中秋月夜思
窗外玉盘美,身旁绕烁星。
遥思学府女,亦是赏天宫。
简评:这首五绝之立意和章法皆颇好,前二句语言质朴而寓意深刻。窗外美丽的玉盘,身旁尚有闪烁的星星环绕,寓意此时孤寂的自己还不如窗外明月;第三四句,作者果然不负所望,笔锋转而写到正在求学的女儿,也在赏月之中,父女之情,以明月相系,这就是中秋望月的意义所在。起承转合,中规中矩,章法井然。
需要注意的是:题目不够精炼,名为“中秋夜思”即可,此其一;中秋月朗星稀,所以人们难以在月亮最圆最明的夜晚看到其身旁闪烁的星星,故“烁”字未稳,此其二;结句还可更精细婉转一些,“亦是”略嫌武断,建议换成具有揣测意味的“应亦”,“赏”也不如“望”传神,“天宫”过泛,不如“蟾宫”更具体,且和玉盘相照应,合到父女两地同望月的题旨上来,此其三;另外,按平水韵,星,九青韵,宫,一东韵,如用新韵或通韵请注明。因爱此作,略为雕琢后为:
中秋夜思
窗外玉盘美,身旁恒绕星。
遥思学府女,应亦望蟾宫。
建议征求本诗作者意见,如认同修改稿并标明所依之韵,此篇可以凭章法以本期佳篇入选“每月佳吟”,由会长在群内表扬,征得作者同意后在群公告中冠名鼓励。
12、迎中秋唱明月颂今朝
玉露清光照素娥,兰香桂棹影婆娑。
碧空望月情方好,绿酒成诗趣更多。
入住苍穹呈厚力,神推火箭耀长戈。
百般诡谲休奢逞,华夏同心斩恶魔。
简评:此律起笔颇好,情味很足,写天上明月和月宫仙娥充满想象力。
值得商榷处有如下几点,首先,还得说题目,正如前述,其中也有一个“颂”字,作者可以参考前文后三思,“迎中秋”、“唱明月”这样的用语,未免使人疑惑,中秋需要迎吗?明月需要唱吗?
其次是行文,首联是望月所得,写天上明月和月宫仙娥充满想象力,这非常好。正因为这是望月所得,故第三句“晴空望月”就没有必要说了,节约出此四字的位置写其他内容,以拓展诗意和内涵会更好。颈联出句,入住苍穹,所指不明,到底是什么入住苍穹,需要交代,且“入住”和“神推”也难以对仗。火箭上天,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故“神推”当酌。
再次是立意,诗的最后三句,涉及诗的立意,诗意之中有作者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故立意不可不慎。科技发展的目的,是增加生民的福祉而非其他,所以,“耀长戈”应斟酌。尾联有家国情怀,这种初衷很好,但在表达的含蓄蕴藉方面还应多下功夫。
来源:清河诗词学会 https://mp.weixin.qq.com/s/rPun-I773fTuBxzFvR9K-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