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 (下平五歌)
文/吴衍岭
虹飞彩练踏霞波,
樯挂红灯夜影娑。
翘首绿眉旗鼓疾,
劈花龙骨浪痕过。
怀柔异境宣正朔,
任侠荒夷操鲁戈。
邀约天妃研海事,
千船竟度创先河。
注释:①绿眉:郑和下西洋“绿眉毛”号船。船首形似鸟嘴,因船头眼上方有条绿色眉而得名。
②龙骨:指郑和宝船纵向通体的底龙骨。
③正朔:正统的意思。
④鲁戈:力挽危局的手段或力量。
⑤任侠:以抑强扶弱为己任。
⑥天妃:海神名,亦称天后。
⑦怀柔异境宣正朔,
任侠荒夷操鲁戈。
邀约天妃研海事,
千船竟度创先河。
第一次下西洋:永乐三年(1405)六月,郑和奉命出使西洋。率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带上大量金、帛、货物,率领为此建造的六十二艘长四十四丈、宽十八丈的大船。从苏州刘家河出发,泛海到福建,又从福建五虎门第一次下西洋:永乐三年(1405)六月,郑和奉命出使西洋。率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带上大量金、帛、货物,率领为此建造的六十二艘长四十四丈、宽十八丈的大船。从苏州刘家河出发,泛海到福建,又从福建五虎门启航,首先到达占城,而后历经爪哇(印尼爪哇)—旧港(印尼苏门答腊的巨港)—满剌加(马六甲)——锡兰(斯里兰卡),最后到达古里(印度卡里库特),立碑纪念返航。郑和走遍各个藩国,向他们宣布天子的诏令,并向他们的君长赐赠礼物。返航时郑和经过旧港,有酋长陈祖义抢掠商旅。郑和派使者去招安,陈祖义诈降,而阴谋抢劫郑和船队,郑和将他们打败,擒获陈祖义。永乐五年(1407)九月,郑和等人回国,各藩国的使者也随郑和来京朝见。
第二次下西洋:回国不久,郑和即再度奉命出使西洋,其率领有二百四十九艘船的船队,仍旧从刘家河出发,至福建长乐太平港顺风南下,先至占城,后历经爪哇—古里—暹罗(泰国)—柯枝(印度科钦)等国,至锡兰返航。各藩国的国王纷纷贡以珍宝、珍禽、异兽,郑和的船上装满各国的贡物品,经满剌加,于永乐七年(1409)六月回到南京。这年,郑和还在南京修建了一座祠来贡奉海女神天妃(妈祖),郑和将他的船队得以平安归来归功于天妃的庇佑。
第三次下西洋:永乐七年(1409)九月,郑和率大船四十八艘、官兵二万七千多人,为巩固明朝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第三次奉命南下西洋。他沿着之前开辟的航线,历经占城—真腊(柬埔寨)—满剌加—阿鲁(印尼苏门答腊岛勿拉湾)—苏门答腊—南巫里(南渤利)—小葛兰(印度奎隆)—柯枝—锡兰等国,并于古里返航。返航途中,郑和再次经过锡兰。国王亚烈苦柰[nài]儿将郑和引诱到国中,索要金币并发兵抢劫郑和船只。郑和侦察到敌人大军已出,国内空虚,便率领二千多人,出其不意地攻破其都城,生擒亚烈苦柰儿和他的妻儿及属官。去抢劫郑和船只的人听到消息后,退回自救,又被官军击败。永乐九年(1411)六月,郑和携带十九国的使者,回到南京,向朱棣献上俘虏的亚烈苦柰儿。朱棣热情款待外国使者,又赦免了亚烈苦柰儿的罪责,将他们释放回国。此时,交阯[zhǐ]已被灭,明朝在此设置郡县,各邦国更加震恐,前来朝见的邦国越来越多。
第四次下西洋:永乐十年(1412)十一月,郑和奉命第四次下西洋,但因为此次将前往更遥远的南亚以西阿拉伯世界,直到次年一月,其方率领船队正式出航。远航前,郑和还奏请在福建长乐兴建天妃宫,祭祀天妃,以祈求航海平安。郑和沿着旧路,经占城、爪哇、旧港、满剌加、彭亨(马来西亚南岸)、急兰丹(马来西亚东岸)等国,抵达苏门答剌。起初苏门答剌前伪王子苏干剌自立为王,发兵攻击国王锁丹罕难阿必镇,国王遣使向明朝求援。朱棣遂让郑和下西洋时出兵相助。郑和没有率先动手,按照惯例向苏门答剌国王进行赏赐。苏干剌恨郑和没有给他赏赐,出兵攻击明军,郑和率军奋战,追到喃渤利(今印度尼西亚亚齐区)抓住了苏干剌,并俘获了他的妻儿。随即郑和船队经锡兰、加异勒、古里,向西横穿阿拉伯海,历经非洲东岸的木骨都束(索马里摩加迪沙)、麻林(坦桑尼亚基尔瓦基)等国,来到目的地波斯湾的急鲁谟斯(伊朗霍尔木茲[zī]海峡)后返航。永乐十三年(1415)七月,郑和率船队回到南京。朱棣下令诛杀苏干剌,分别给予将士奖赏。次年四月,朱棣亲撰《御制弘仁普济天妃宫之碑》碑文,纪念郑和第四次下西洋的功绩。
第五次下西洋:永乐十四年(1416)十一月,满剌加、古里等十九国都派使者来朝贡,但不久辞归。朱棣又命郑和等人护送他们回国,并赏赐其君长。永乐十五年(1417)五月,郑和率船队第五次下西洋,途径占城、爪哇、旧港、满剌加、彭亨、苏门答剌、南巫里、锡兰、柯枝、古里、忽鲁谟斯、阿丹(阿拉伯也门共和国之亚丁)、木骨都束、卜剌哇(索马里布拉瓦)、麻林等国。永乐十七年(1419)春,郑和自麻林横渡印度洋返航,于七月抵达南京,随船还有亚非17个国家的使臣。使臣都是各国的王室,他们捧着金叶表文朝贡,献上了如狮子、金钱豹、麒麟(长颈鹿)、鸵鸟、骆驼等珍禽异兽。
第六次下西洋:永乐十九年(1421)三月,郑和再度奉命护送忽鲁谟斯等十六国使臣回国,率船队六下西洋。此次出航,郑和历经占城、暹罗、满剌加、锡兰、古里、祖法尔(今阿曼佐法尔一带)、木骨都束、麻林等国,并进一步访问了东非的慢八撒(肯尼亚蒙巴萨港)、竹步(索马里南部淮博)等地。郑和第五、第六次下西洋,对非洲东岸诸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自东非返航后,郑和船队经锡兰、苏门答剌等地,于永乐二十年(1422)八月回到南京,当时随行各国使臣有一千二百余人。
第七次下西洋
宣德五年(1431)六月,宣宗朱瞻基为重振国威,与藩国恢复朝贡关系,授命郑和七下西洋。是年末,郑和率船队从南京龙湾,来到福建长乐等候季风出航。郑和最后一次下西洋,几乎走遍了南洋、北印度洋沿岸地区以及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岸诸国,在七次出使中到达的国家和地区最多。其最远甚至抵达非洲南端接近莫桑比克海峡的某个地方。但因为郑和年事已高,这次船队在苏门搭剌便分出几个分队同时访问亚非国家。比如王景弘率队访问苏门答腊;还有太监洪保,先是率队访问榜葛刺国(孟加拉),后又接受从古里往天方(今沙特阿拉伯麦加)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