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作品详情
天工染翼 [诗:七律]

萧学菊     发布时间: 2025/6/18 8:00:54
阅读:154次      分享到

关键字
天工染翼

萧学菊/作

谁泼丹砂染绛绡?扶摇碎羽落寥。

露凝霞色千丝艳,岭抹岚光百态娇。

阆苑乍惊青女炼,罗帷巧借素调。

且收鹤梦藏仙种,留取嫣红寄碧霄。


注释:赏析
《天工染翼》是一首以自然染霞为意象的咏物诗,通过瑰丽的想象与工巧的用典,展现了对天工造化的赞叹。以下从意象构建、艺术手法、主题升华三方面展开赏析:
一、意象构建:绛绡碎羽与霞色仙踪
开篇设问造境
“谁泼丹砂染绛绡”以泼墨般的笔法,将晚霞比作仙人挥洒的丹砂与丝绸,暗合宋词“寓情于景”的传统,将自然现象拟人化为天工之手笔。绛绡之色与碎羽之态形成刚柔对比,既显霞光的浓烈,又暗藏羽翼飘散的轻盈。
动态空间铺陈
“扶摇碎羽落清寥”至“岭抹岚光百态娇”四句,构建了天、地、山、雾的多维空间。霞光如千丝垂落,岚气似水墨晕染,与姜夔“苔枝缀玉”的细腻观察一脉相承,以微观视角捕捉自然之精妙。
二、艺术手法:神话入诗与炼字之工
神话典故的化用
“阆苑乍惊青女炼,罗帷巧借素娥调”二句,借霜神青女(司寒)与月神素娥(司光)的传说,赋予霞光以仙家炼染之意。此手法类姜夔词“以五位美女喻梅”,通过神话人物强化自然之美的神圣性。
动词锤炼与色彩张力
“泼”“凝”“抹”等动词极具画面感,尤以“岭抹”之“抹”字最妙,呼应韩驹诗“拥”字的锤炼传统,展现山色与霞光的交融。“嫣红寄碧霄”以色彩碰撞收束全诗,绛红与青空的对比暗含对短暂之美的永恒追索。
三、主题升华:藏仙种与寄碧霄的哲思
时空超越的隐喻
“且收鹤梦藏仙种”化用仙鹤栖梦的典故,将霞光之美升华为可被保存的“仙种”,与王禹偁的《点绛唇》中的寂寥感形成反差,表达对自然神迹的珍视。
生命与永恒的辩证
“留取嫣红寄碧霄”既是对“天工”的礼赞,亦隐含“美终将消逝”的哀婉。此句与《疏影》“梅落随波”异曲同工,在绚烂中注入哲思,完成从物象到精神的升华。
总结
此诗以宋词般“情寓景中”的笔法,融合神话想象与工笔刻画,通过动词的凝练与色彩的张力,构建了一幅天染羽翼的瑰丽图卷。其内核既是对自然造化的惊叹,亦是对短暂之美的挽歌,堪称古典意象与现代哲思交融的佳作。
点赞
收藏
推荐
评论
总计:条评论
提交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