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作品详情
设 想 [诗:五律]

萧学菊     发布时间: 2025/9/17 8:32:05
阅读:22次      分享到

关键字
设 想

萧学菊/作


真能如鸟样,树上把巢迷。

向下通松径,从旁返故蹊。

草根窥蚁动,木末解鸦啼。

野鹤浮生逐悠然踏雪泥。


注释:这首五言律诗《设想》以自然意象构筑隐逸之境,展现了传统文人画般的诗画交融特质。以下从意象组合、艺术手法、意境营造三个层面进行赏析:
一、意象组合的隐逸密码 诗中"鸟巢""松径""草根蚁动""木末鸦啼"等意象,形成山林幽居的典型符号体系。尤其"野鹤踏雪泥"化用苏轼"飞鸿雪泥"典故,将道家鹤意象与佛家空观融合,既延续了王维"空山新雨"的禅意语境,又暗含陆游"细雨骑驴入剑门"的疏放意趣。这种意象的古今叠合,恰如任重画作中"荟萃众美"的创作理念,在传统符号中翻出新境。
二、动静相生的艺术辩证 诗中"窥蚁动"与"解鸦啼"形成微观动态捕捉,与"通松径""返故蹊"的宏观静态构图形成张力。这种以动衬静的手法,暗合王维"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经典范式,通过生物活动反衬环境幽寂。而"踏雪泥"的瞬时动态与"浮生逐"的永恒命题构成哲学对照,展现出类似任重画作"精工而恬静"的美学追求。
三、空间建构的意境层次 诗歌空间呈现立体纵深:纵向维度上,"树上巢迷"至"草根蚁动"形成由高到低的视觉流线;横向维度中,"松径"与"故蹊"构建迂回路径;心理维度则从物理空间升华为"浮生逐"的哲学空间。这种空间营造方式,与山水画"三远法"异曲同工,呼应了任重作品中"上溯晋唐宋元"的构图传统,在有限诗句中拓展出多维审美空间。
全诗将文人隐逸理想熔铸于精微的自然观察,其"设想"实为对传统山水精神的当代重构。诗中既可见王维"空山"系列的禅意基因,又兼具任重画作"华贵雍穆"的设色质感,在八句四十字中完成了一次跨越千年的艺术对话。其艺术价值在于既保持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古典韵味,又暗含存在主义式的生命叩问,与当下诗歌创作中碎片重组、意象拼贴等新趋势形成跨时空共振。若对照苏轼"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评析,可见该诗同样达到了物我交融的艺术高度。
点赞
收藏
推荐
评论
总计:条评论
提交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