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学菊/作
孤根拔地欲乘空,翠蔓垂云壑影融。
漫汲沧溟千载露,年轮暗锁汉秦风。
《古树》一诗通过虚实相生的笔法,勾勒出古树与时空交融的壮阔画卷。以下从意象营造、时空结构、象征意蕴三个维度进行赏析:
一、意象建构中的自然伟力
第一二句“孤根拔地欲乘空,翠蔓垂云壑影融”以超现实的视觉张力呈现古树的生命力。根系如虬龙破土直指苍穹,与垂云般的翠蔓形成空间对峙,沟壑阴影的氤氲交融暗含自然沧桑。这种意象组合既突显古树作为“生态标志”的顽强,又暗喻其穿越时空的见证者身份。
二、时空折叠的艺术手法
第三句“漫汲沧溟千载露”将海洋意象融入树木生长,通过"千载"时间刻度,将自然循环升华为历史长河的缩影。结尾“年轮暗锁汉秦风”则以年轮为密码本,实现秦汉风骨与当代凝视的时空折叠。这与古树作为“活化石”记录山川气候巨变的特质深度契合,形成生物年轮与文明年轮的双重共振。
三、文明图腾的多重象征
● 历史维度:年轮成为加密的历史文本,将汉砖秦风凝练于木质肌理,印证古树作为“地域历史丰碑”的功能;
● 精神维度:“欲乘空”的升腾姿态与胡杨“生而不死千年”的意象相通,彰显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图腾;
● 哲思维度:树冠接引云霞、根系贯通沧溟的架构,构建出连接天地的宇宙模型,暗含道家“天人合一”的哲学思辨。
该诗突破传统咏物诗的平面描摹,通过时空维度的立体建构,使古树成为承载文明记忆、自然伟力与精神图腾的多维象征体。这种创作手法与艾青《树》的地下根系隐喻、崔颢《黄鹤楼》的时空穿越形成跨时代的艺术对话,共同拓展了树木意象的阐释空间。(洞庭麻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