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作品详情
春 貌 [诗:五律]

萧学菊     发布时间: 2025/5/13 8:16:56
阅读:46次      分享到

关键字
春 貌



萧学菊/作


雨水一丰盈,柔融厚土平。

东风渐浩荡,芳草欲峥嵘。

放逐阳光梦,飞扬鸟语声。

樱云燃野径,人面绣新晴

《春 貌》赏析:

意象建构与季节动态
   首联雨水一丰盈,柔融厚土平雨水为核心意象,通过柔融”“厚土平展现春雨的细腻与土地的丰沃,呼应了传统春景中润物细无声的意境。颔联东风渐浩荡,芳草欲峥嵘以递进手法刻画春势的扩张——东风从柔和转向强劲,芳草蓄势待发,暗含自然界由静到动的张力,类似朱自清《春》中万物复苏的层次感。

感官交融的生机图景
   颈联放逐阳光梦,飞扬鸟语声运用通感与拟人,将抽象的阳光梦具象化为可放逐的动态存在,鸟鸣则被赋予飞扬的形态,形成视听交织的活力画面。这种手法与《春》中鸟儿卖弄喉咙的描写异曲同工,强化了春日的喧闹与生机。

色彩与情感的碰撞
    尾联樱云燃野径,人面绣新晴字点睛,将樱花盛放的热烈比作火焰,与野径的质朴形成强烈视觉对比。而人面绣新晴则暗含典故新用(如人面桃花),以刺绣的细腻比喻雨后初晴时人与自然的和谐,呼应了《活在珍贵的人间》中对自然与生命交融的礼赞。

语言张力与哲理隐喻
   诗中动词选择极具张力:如峥嵘赋予芳草以攀援生长的力量感,放逐则隐含阳光不受拘束的自由精神。这种语言风格与辛弃疾《玉楼春》中欲劝春光住的挣扎感形成对照,本诗更侧重对春势不可遏制的呈现,暗含对生命勃发的敬畏。

结构递进与时空延展
   全诗从雨水浸润土地的基础场景(微观),渐次展开至东风吹拂、草木生长的中景,最终升华至樱花遍野与人面晴空的宏大意象(宏观),形成由地及天、由物及人的空间跃迁。(林仲/文)

点赞
收藏
推荐
评论
总计:条评论
提交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