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作品详情
两同心·涧溪(晏几道体) [词]

萧学菊     发布时间: 2025/7/27 8:23:32
阅读:83次      分享到

关键字
涧溪

萧学菊/填


                                  湍流石,玉溅珠弹。崩浪里、素鲛翻雪,乍惊、禽鸟停喧。看蒹葭曳素不载愁斑。

                                  万象纷谁诠?暂尘烦。沫跳珠、虹垂绮练,俄顷化、素练潺湲。且休论、偏舟奔向涎漫


注释:现对《两同心(宴体)》进行赏析,综合词作意象与宋词传统表现手法,从以下角度展开:
一、意象体系:动态自然与哲思交融
激流意象的张力
开篇“湍流吞石,玉溅珠弹”以拟人化手法呈现水势之猛,玉珠飞溅的视听冲击与“崩浪里、素鲛翻雪”的比喻相呼应,化用《山海经》鲛人意象,暗含自然神力对尘世的涤荡。
“禽鸟停喧”以动衬静,与“蒹葭曳素绡纨”的柔美形成对比,仿若泼墨山水中的工笔细节,体现动静交织的美学层次。
哲理意象的转瞬性
“虹垂绮练,俄顷化、素练潺湲”借彩虹的短暂与流水的恒常,隐喻人世繁华的无常,呼应黄庭坚“璧月长亏,玉簪中断”的物象象征,强化“万象纷扰谁诠”的终极叩问。
二、情感结构:由景入理的超脱之思
上片写景造境
以“崩浪”“蒹葭”构建雄浑与清寂并存的画面,暗含传统“比兴”手法,如刘禹锡“常恨言语浅,不如人意深”般以物喻心,将愁绪隐于自然之景。
下片悟道抒怀
“暂忘尘烦”直抒胸臆,与“俄顷化”的物象变迁形成互文,体现道家“瞬刻永恒”的哲思。结句“一棹偏舟,奔向涎漫”以渔父意象收束,呼应苏轼“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出世情怀。
三、语言与技法:古典词风的现代性突围
炼字精妙
“吞”“崩”“曳”等动词强化动态感;“素绡纨”“绮练”等丝绸类喻体延续宋词雅致传统,如黄庭坚“玉槛雕笼”的雕琢感,但更显流动气韵。
时空压缩艺术
全词时间线从“乍惊得”到“俄顷化”再到“且休论”,完成瞬间到永恒的跳跃,空间上则由近景激流拓展至“涎漫”的浩渺江湖,形成尺幅千里的张力。
四、词牌特性与创新
《两同心》本多写儿女情长(如晏几道“曾同明月”、黄庭坚“银缸莫照离尊”),此词却以宴饮体写自然哲思,突破传统题材,将词牌“同心”之意从男女情感升华为天人合一的境界追求,堪称对词体功能的拓展。
总结
此词以激流为镜,映照出世事纷扰与超脱之思,语言上承宋词典雅,意境上融禅道哲思,在传统词牌框架中完成了一次对生命本质的现代性追问。其艺术价值在于将自然意象的狂暴与静美、时间的短暂与永恒,凝练为“暂忘尘烦”的刹那顿悟,与宋代文人“以理入词”的脉络一脉相承。
点赞
收藏
推荐
评论
总计:条评论
提交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