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诗友习作评析与修改
1、周德暄习作评改:
原作:清平乐·咏冬(新声韵,李白体1)
潇潇冬雨。洒洒青松洗。昂首排排胸挺立。喜与雪冰共聚。 梅红竹翠松青。岁寒三友同生。若显高洁情谊,还需三九寒冬。
(按《唐宋词格律》校谱无误)
评析:①平仄格律及用韵准确无误。组词造句亦较通顺,表达意思亦能说得过去。
②词题“咏冬”,词意却主写松竹梅岁寒三友。有跑题之嫌,或曰切题不紧密。
③词不达意处或组词不准确的如结尾处“若显……”
④立意单薄无惊句,尤其结尾句“还需三九寒冬。”
⑤上下片分工不明确。意重和字重处如“松”。首句已有“潇潇冬雨”,末句又出现“三九寒冬”句。下片首句已有“梅竹松”,第二句接着又来“岁寒三友”,这都是意重处。让人读来感到中心、主题凌乱,平添繁冗散碎之感。今循其意、依其谱、同其声另撰共鉴:
改作:清平乐·咏冬(新声韵)
密云细雨。一把尘寰洗。竹挺松遒风雪里。金鹊梅梢送喜。 岁
仄 平 平 仄。 仄仄平平仄。 仄 仄 平平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 仄
临酷九严冬。汴梁寒锁冰封。遥盼南归双燕,衔来十里春红。
仄仄 仄平平。 仄平 平 仄平平。 仄仄 平平 仄仄,平平 平 仄平平。
2、王淑琴习作评析与改作:
原作: 古体诗 秋韵(新声韵)
一池残荷透深秋,满城菊香醉客游。
南来北往却忘返,一城宋韵留心头。
评析:结构合理,诗意亦较浓厚。开头和结尾以及谋篇、布局处理的也较好,只需改动数字即可成为一首好诗。
①首句中的“透”字可以使用但不生动,可以改成毛主席咏梅词中“只把春来报”的“报”字,就可成率统全篇的惊句了。
②第二句中的“醉客游”中的“客”字,可留作下一句使用,这里可改用“人”字。
③第三句中的“却忘返”显生硬不贴切,亦浅薄可改作“客归去”三字更合适且贴切。
④第四句“一城”两字和第二句中“满城”重复,可让第四句内容成为第三句内容的延伸和对偶。
改作:古体诗 秋游汴梁(新声韵)
一池残荷报深秋,满城菊香醉人游。
南来北往客归去,千年宋韵心中留。
二、每周一吟
今天我们讲、我们创作的格律诗词,都是从中国古代先人那里传承过来的,有很浓厚的古味,所以,一定要让创作出来的诗词作品沾带些古文化气息,像杨济泰老师讲的那样:“在古诗词里泡一泡”。为解决学习格律诗词的诗友们在创作中用语不够精简,气味不够丰厚,立意不够深远等俗、浅、直、白问题,建议大家接触并研究一些古代文言文儿。在这里我先背诵一段《聊斋志异》中的《胭脂》的原文,以供师友鉴赏。
“东昌卞氏,业牛医者,有女小字胭脂,才姿惠丽。父宝爱之,欲占凤于清门,而世族鄙其寒贱,不屑缔盟,以故及笄未字。”
注释:①占凤——攀扯。②清门——读书做官的大户人家。③世族——大户人家。④不屑xiè——由于轻视而不肯做或不接受。⑤缔盟——结亲。⑥笄jī——古代盘头发用的簪子。⑦及笄——女子到了十六岁要盘发嫁人了(定亲)。⑧未字——女子尚未许配人家。⑨鄙bǐ——粗俗低下。
朱清彦诗词两首
1、破阵子·不第恨(新声韵,谱依《中华韵典》)
小序:偶检典籍遇“沆瀣一气”典故,读后颇感激愤,对千古举子考场的落第之恨诌成小令一阙,以解积胸之郁。呈诗社诸吟友尊览。
沆瀣师徒暗递,贤达举子难呈。愧负十年磨砚苦,饮恨藏羞学
仄仄 平 平仄仄,平 平 平仄平平。 平仄 仄平 平仄仄,平仄平 平仄
稼农。空怀夙志雄。
仄平。 仄平 平 仄平。
晨日荷锄圃叟,暮窗琢句吟翁。不借东风香自远,花好何须榜上名。
仄仄仄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 平平 平仄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流传千古评。
平 平仄 仄平。
注释:①沆hàng瀣xiè——词出成语“沆瀣一气”。“沆瀣”本指夜间
的水汽。成语解为:宋·钱易《南部新书·戊集》记载,唐朝有个主
考官崔沆,录取了他的门生崔瀣。当时有人嘲笑他们:“座主门生,
沆瀣一气”。后用来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
②从本课起,以后每课的《每周一吟》栏目里介绍一首自撰的“七绝,汴梁春色十二咏”组诗之一种,以诠释格律诗用语的文言文和新诗用白话文的区别。
《汴梁春色十二咏》组诗之一
七绝·藏春(新声韵)
霜冷风寒二月天,吟翁访翠到南园。
千寻难觅藏春处,一片晨红放牡丹。
朱清彦2021.12.7
三、讲课文《长啸集》第221页“格律诗解析与格律诗学习
速成”《长啸集》第222页之(4)、同一首诗必须一韵到底……
举例:宋代陆游《示儿》诗
七绝·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注释:①九州——指中国。。原典出自“禹铸九鼎,置九州”。禹是夏朝的开国皇帝。
②王师——皇帝、国家派遣的军队。
③乃nǎi翁——“乃”为多义词,取义为文言代词你、你的。“翁”为男性老人,指其父。如:“乃父”“乃兄”等。
以下按《中华诗词名句鉴赏字典》第297页讲析。
本课结束。
2021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