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鸢尾
“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勤劳的人在说话,请你马上就开花······”这首儿歌,我曾经与小伙伴一起碎碎念这深入人心歌词,烙印似的刻在幼年的时光。那时懵懂心,憧憬着自己有一天也能够手握着那样一朵发光的神奇的马兰花,像美丽的小兰姑娘和英俊的马郎一样,能够用勤劳善良战胜一切邪恶的力量。
那时候,也只有五六岁光景,因为父亲在某铁路部门工作,全家就跟随父亲在小站的养路工区宿舍住。记忆里的那个年代,工人生活清贫,物资匮乏,连颜色都单调。养路工区偏安一隅,日子安静有序,只有隆隆的喷着黑烟的列车不分昼夜地在路基的铁轨上飞驰,悉数记述着岁月的过往。
在工区东门有一个菜园,菜园对面有一栋白石灰院墙的建筑,里边有几栋青灰色小楼和高大的树木。孩子们从来不让进,所以一直感觉那是个无法涉足的神秘禁区。偶然的机会,我穿过菜园,来到白石灰院外墙墙根底下,在几方乱石堆旁,稗子草和车前子丛生,杂草掩映中,有一株蓝色的开花植物赫然摇曳在白石灰墙边:油亮墨绿色茎柄擎着蓝色绒绒的花瓣,点点鹅黄的花蕊,娇柔地绽放着蓝色的晶莹,蓝色泡泡般梦幻了我的双眼,我蹲下身,啊——“马兰花,这是马兰花!”我想抚摸它的光环,伸手还没有触及,背后响起了妈妈唤我回家的声音——妈妈站在工区东门口等我了。
跟妈妈回家路上,我说我看到了马兰花。妈妈没有理解我那个童梦的世界,却告诉我,不要去那边玩了,离那白色石灰墙远一些,因为那个院里死人了。
我是过了一段时间又偷偷去那里看我的“马兰花”,蓝色花已然不在。就这样,我与我的马兰花失之交臂了。后来慢慢长大才知道,那白色石灰墙墙里曾经关着文革时期的“反革命”,一位女性“资产阶级”自杀在里面·····我也好像就理解了那方神秘的禁区。
许多年过去了,现在单位的花圃里,景区的山脚下,小区公园的草地旁,处处有我的“马兰花”的倩影:那朵惊艳了我孩提时光的蓝色花名字叫“鸢尾”。鸢尾花,在希腊,人们把它种在墓地旁,就是希望在死后能够让彩虹女神伊里丝把灵魂带回天国,所以在希腊鸢尾花的花语为爱的使者。每每看到它们蓝莹莹的花朵,总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都说,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白石灰的院墙外的鸢尾花应该就是一位爱的使者。
童年的那株鸢尾,我的马兰花,一直绽放在我的脑海心头,一直使我相信、爱就是勇敢和善良,爱能够战胜所有邪恶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