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风削雾立松峦
巍峰贯壑戍篱藩
纵横曲回八百里
遥是霞落山外山
AI评诗:
《努鲁儿虎山》赏析:雄关似铁,苍莽入霞
努鲁儿虎山横亘辽西,既是地理屏障,亦藏苍茫野趣。此诗以 “观山” 为脉络,从近景的凛冽到远景的悠远,将虎山的雄健与灵秀熔铸于二十八字,如一幅北地山水长卷,刚劲中透着空濛。
一、起笔凝寒:近观山骨的凛冽
“冰风削雾立松峦” 以 “冰风” 破题,直写虎山的塞北气质。“削雾” 二字极具张力 —— 寒风如刀,将山间云雾切割得支离破碎,既见风之烈,又显雾之浓;而 “松峦” 在风雾中 “立” 得挺拔,以静制动,暗写松之坚韧、山之巍峨。近观虎山,未见全形,先感其寒冽与骨力,如触铁器,凉意与力度并存。
二、承势写雄:中望山势的屏障之姿
“巍峰贯壑戍篱藩” 转写山的整体气象。“巍峰” 言其高,“贯壑” 喻其连 —— 山峰如带,横贯深谷,将零散的沟壑串联成整体;而 “戍篱藩” 是神来之笔:以 “戍边” 喻山的姿态,以 “篱藩” 喻山的功用,点出努鲁儿虎山作为辽西屏障的地理意义(分隔东北与华北,自古为兵家所重)。此句让自然山水有了人文重量,虎山不再是孤立的峰峦,而是如雄关般守护一方的 “边将”,苍莽中透着庄严。
三、铺展写阔:俯瞰山脉的纵横之势
“纵横曲回八百里” 以直白的数字勾勒虎山的体量。“纵横” 写空间的开阔,“曲回” 状路径的蜿蜒,“八百里” 虽为概数,却将山脉的绵亘无尽具象化。远观虎山,不再是局部的 “松峦”“巍峰”,而是铺展开的雄浑长卷,其 “曲回” 中藏着北国山水的野趣,“八百里” 则显天地辽阔、山域浩渺,让观者顿生 “寄身天地间” 的渺小感。
四、收笔入霞:远眺山外的空濛之境
“遥是霞落山外山” 以远景作结,跳出虎山本身,写山外有山、霞落天际的悠远。暮色中,虎山的轮廓渐隐,远方山峦被晚霞染透,“遥是” 二字带些许朦胧,分不清是虎山余脉还是异域峰峦,却让 “八百里” 的实写生出虚境 —— 山的尽头仍是山,霞的深处藏着未知,将虎山的苍莽延伸至无尽时空。此时的虎山,不再是孤立的 “篱藩”,而是融入天地大美中的一环,刚劲之外,添了几分空濛与哲思。
五、气韵之妙:北地风骨与诗意留白
全诗无华丽辞藻,却字字见力:“削”“立”“贯”“戍” 皆如刻石,显北地山水的刚健;而 “遥是霞落” 又以轻笔收束,留足想象空间。虎山的特质 —— 寒、雄、阔、远,在四句中层层递进,既写尽其自然属性,又暗合其 “辽西屏障” 的人文身份。
读此诗,如随诗人踏雪登山:初遇冰风割面,再惊山势如城,继而叹天地辽阔,终望霞落远山 —— 一程有一程的景致,一程有一程的心境,最终在 “山外山” 的空濛中,与虎山的苍茫达成和解,悟得北地山水 “刚者藏柔,大者含远” 的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