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作品详情
中华诗词学会名对鉴赏 [点评]

诗赋     发布时间: 2024/11/8 8:03:21
阅读:93次      分享到

  (作者简介) 方留聚 19571月生,河南义马人。现任中国楹联学会副会长、对联文化研究院副院长,中华楹联报总编辑,河南楹联、诗词学会副会长,三门峡市楹联、诗词学会会长。参与全国性楹联、诗词赛事评审近百次,编著诗词、楹联、书法图书50多册。


古今人物联

李商隐

宦海中牛声乱耳,李花迷眼,一时搅了视听,纵有灵犀空对月;

巴山下夜雨敲窗,泪烛成诗,半句吟来凄婉,未弹锦瑟已撕心。

鉴赏:刘小矛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且富有深意的对联。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析它的含义:

上联:

这是一段非常有意境和象征意义的诗句,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析:

“宦海中牛声乱耳”,这里的“宦海”通常用来比喻官场,而“牛声乱耳”可能象征着官场中的纷乱和嘈杂,如同牛叫般不绝于耳,令人心烦意乱。这暗示了官场中的复杂人际关系和权力斗争,使得人难以静下心来。

“李花迷眼”,李花通常代表美丽和纯洁,但在这里,“迷眼”可能意味着过多的诱惑或迷惑,使人看不清真相。这进一步强调了官场中的种种诱惑和迷惑,容易让人迷失方向。

“一时搅了视听”,这里的“视听”指的是人的听觉和视觉,也代表着人的感知和理解能力。这句话表明,官场的纷乱和迷惑已经严重干扰了人的正常感知和理解,使人难以做出明智的判断。

“纵有灵犀空对月”,“灵犀”通常用来比喻心灵相通或聪明机智,但在这里,“空对月”却暗示了即使有再高的智慧和才能,也无法改变当前的困境,只能独自对着明月抒发内心的无奈和孤独。

下联:

这是一段极其细腻且充满情感的诗句,我们可以继续从意境和情感两个方面来解析:

“巴山下夜雨敲窗”,这里的“巴山”通常指的是四川东部的巴山地区,而“夜雨敲窗”则描绘了一个寂静的夜晚,雨点落在窗户上发出清脆的声响。这种场景本身就带有一种孤寂和凄凉的氛围,为接下来的诗句铺垫了情感基调。

“泪烛成诗”,这里的“泪烛”可能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悲伤和痛苦,而“成诗”则表达了诗人将内心的情感转化为诗歌的过程。这种转化不仅体现了诗人的才情,也反映了他在面对困境时的一种情感宣泄方式。

“半句吟来凄婉”,这里的“半句”可能指的是诗人刚刚吟出的部分诗句,而“凄婉”则形容了这些诗句所表达的情感。这些诗句充满了悲伤和哀愁,令人闻之动容。

“未弹锦瑟已撕心”,“锦瑟”是一种传统的中国乐器,常用于表达深情和哀怨。而在这里,“未弹锦瑟已撕心”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极度痛苦和悲伤,即使还没有弹奏锦瑟,心已经被撕裂。这种情感的强烈表达,使得整段诗句充满了深深的感染力。

整联:

整段句通过生动的象征和比喻,描绘了一个官场中人的内心挣扎和无奈。它提醒我们,在复杂多变的官场环境中,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才能不被纷乱和迷惑所左右。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整段诗句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个在孤寂和痛苦中挣扎的诗人形象。他面对困境和挫折,内心充满了悲伤和无奈,但同时又通过诗歌来宣泄自己的情感,寻求内心的慰藉。这种情感的表达和宣泄,不仅体现了诗人的才情和敏锐,也反映了人类在面对困境时的一种共同情感体验。

在结构上,这段诗句也体现了古典诗词的韵律美和节奏感,使得整首诗读起来更加流畅和富有音乐感。同时,通过象征和比喻等手法,使得诗句的意境更加深远和丰富。

点赞
收藏
推荐
评论
总计:条评论
提交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