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
首词是当代词人张谨之在重阳节登高望远时所作,模仿了词人吴文英与辛弃疾的手法,融合了个人身世之感与古典诗词的意境,借古抒怀,表达了对青春逝去、人生飘零的深沉感慨。
《念奴娇·重九登高》
张谨之
少年意气,立危崖笑指,乱云奔走。醉把茱萸都插遍,自谓百年能够。题叶传诗,攀松说剑,总道春长久。谁知回望,镜中霜雪先有。
鬓中独倚荒台,西风满袖,冷看黄花瘦。半世飘零如转烛,几度月圆时候。欲语还停,将歌又咽,空对寒星斗。故人何在,一江秋水依旧!
注释:少年意气,立危崖笑指,乱云奔走
少年意气:青年时期的豪迈气概,暗含对年少轻狂的追忆。
危崖:高耸的山崖,象征人生险峻或志向高远。
乱云奔走:纷乱的云朵翻滚流动,比喻世事无常或人生动荡。
醉把茱萸都插遍,自谓百年能够
茱萸:重阳节习俗,插茱萸以辟邪,此处暗用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遍插茱萸少一人”之典。
百年能够:自以为人生漫长,壮志可酬,后反衬岁月蹉跎。
题叶传诗,攀松说剑,总道春长久
题叶传诗:化用“红叶题诗”典故,喻少年风雅。
攀松说剑:松象征坚贞,剑象征抱负,表现少年文武兼修、意气风发。
春长久:误以为青春永驻,与后文“霜雪”形成对比。
谁知回望,镜中霜雪先有
镜中霜雪:白发如雪,暗指年华老去,化用李白“高堂明镜悲白发”之意。
下阕注释
而今独倚荒台,西风满袖,冷看黄花瘦
荒台:荒凉的高台,象征孤独或失意。
西风满袖:秋风萧瑟,暗含凄凉心境,与辛弃疾“西风塞马空肥”意境相似。
黄花瘦:化用李清照“人比黄花瘦”,喻憔悴孤寂。
半世飘零如转烛,几度月圆时候
转烛:典出杜甫《佳人》“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喻人生漂泊无常。
月圆时候:反用“月有阴晴圆缺”,强调聚少离多、世事难全。
欲语还停,将歌又咽,空对寒星斗
寒星斗:冷寂的星空,象征孤独无依,或暗指志向未酬如星辰遥不可及。
故人何在,一江秋水依旧
故人何在:化用苏轼“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叹旧友离散。
一江秋水:以流水喻时光流逝,与“依旧”对比,突出物是人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