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
此诗以元代北方乡村生活为背景创作。元代虽以游牧文化为主导,但中原乡村仍延续农耕传统,“归牧”是乡村日暮时分最具生活气息的场景。诗人摒弃元代诗坛部分绮靡之风,以质朴笔触描摹牧牛归来的日常—残阳、牧笛、稚子、犬吠,既还原了北方荒村的淳厚风貌,又暗抒对田园生计安稳的珍视,契合元代底层文人“于平淡中见真意”的创作倾向。
残照落平芜,牛归识旧途。
笛吹寒草渡,鞭拂晚烟孤。
稚子牵绳走,饥鸦啄穗呼。
柴门迎犬吠,篱外晒新刍。
注释:1. 平芜:长满野草的平坦原野。
2. 新刍:刚割下的喂牲口的草料,“刍”泛指牲畜饲料。
3. 鞭拂晚烟孤:牧人挥动鞭子,身影在傍晚的炊烟中显得格外孤单,“拂”字暗写动作轻柔,贴合日暮归牧的闲适节奏。
4. 啄穗呼:乌鸦啄食田间残留的谷穗,发出叫声,“呼”字赋予场景动态与声响,更显乡村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