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
此诗模拟盛唐边塞诗人笔意,以一位久戍边疆的将士视角创作。盛唐虽国力强盛,但边疆战事频发,无数将士远离故土驻守边关。诗作设定于深秋边塞,彼时寒气渐浓,战事稍歇,将士凭栏远望,见残阳、闻笛声,忆及数载征战岁月,既抒戍边艰辛之苦,又怀收复失地、早日归乡之愿,契合盛唐边塞诗“慷慨悲凉”的风格特质。
朔气凝沙碛,边声入戍楼。
残阳随雁落,寒笛伴霜流。
百战衣添旧,三年鬓已秋。
何当收蓟北,把酒话归舟。
注释:1. 朔气:北方的寒气,特指边塞凛冽的冷风,点明边塞环境的严酷。
2. 沙碛(qì):沙漠、戈壁,此处指将士驻守的边塞荒漠地带。
3. 边声:边塞的各种声响,如风声、马嘶、号角声等,烘托边塞的肃杀氛围。
4. 戍楼:边防驻军的瞭望楼,是将士值守、望乡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