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作品详情
自励 [诗:七绝]

黄山之子     发布时间: 2025/6/16 15:57:20
阅读:62次      分享到

                                         海枯鱼困泣途穷,渊涸龙蟠奋自雄 。

                                         沉底抱持千仞志,冲天奏舞七弦虹 。                                                                                                                                                                                                               押《平水韵》                                                                                                                                                                                           注:舞——奏,虹有赤橙黄绿青蓝紫七弦,可奏。舞,虹似彩练可舞,毛主席有“谁持彩练当空舞”句。                                                                                                                                                                         

七绝《自励》思想艺术特色及评价

汪安乾的七绝《自励》通过自然意象与志向抒发,展现了逆境中坚守信念、奋发图强的精神内核。结合其创作背景及叶权《贤博编序》中“于文苑奋自雄,以记事则尚实,以引志则尚达”的评价,可从以下角度解析该诗的思想与艺术特色:


一、思想内涵解析

  1. 逆境中的自我激励

    • 首联“海枯鱼困泣途穷,渊涸龙蟠奋自雄”以自然困境为喻,前句描绘“鱼困海枯”的绝境,象征人生低谷;后句“龙蟠渊涸”则转为积极姿态,以“龙”自喻,在绝境中蓄势待发,体现“奋自雄”的昂扬斗志16
    • 尾联“沉底抱持千仞志,冲天奏舞七弦虹”进一步深化主题:“沉底”呼应前文困境,“千仞志”凸显高远抱负;“冲天”与“七弦虹”则以壮丽意象象征志向的实现与精神升华,暗含“否极泰来”的信念610
  2. 儒家“自强不息”精神的体现

    • 诗中“奋自雄”“千仞志”与叶权所言“引志尚达”相呼应,体现儒家强调的个体在逆境中的道德修养与志向坚守,符合传统文人“穷且益坚”的价值观1720

二、艺术特色分析

  1. 意象选择与象征手法

    • 自然意象的张力对比:诗中“海枯”“渊涸”与“龙蟠”“冲天”形成强烈对比,既渲染困境的压迫感,又通过“龙”“虹”等超凡意象赋予突破束缚的力量感,强化主题的感染力610
    • 历史典故的隐性融入:如“龙蟠”化用诸葛亮《出师表》“卧龙”典故,暗喻隐忍待机;“七弦虹”或借指琴瑟之音,象征志向的纯粹与高洁20
  2. 语言凝练与音韵节奏

    • 全诗严格遵循七绝格律,平仄相协,押《平水韵》尤韵(“穷”“雄”“虹”),韵脚悠长,与“奋发”主题相契合。
    • 对仗工整:如“海枯”对“渊涸”,“鱼困”对“龙蟠”,“泣途穷”对“奋自雄”,通过动词与名词的精准搭配,形成动态画面与情感张力1013
  3. 情感递进与哲理升华

    • 从“泣途穷”的低谷到“奏舞虹”的升华,情感由压抑转为激昂,最终以“千仞志”“冲天”收束,体现“哀而不伤”的美学追求,暗合叶权所言“尚实”与“尚达”的统一1720

三、评价与定位

  1. 与汪安乾其他作品的关联

    • 该诗延续了其创作中“以自然喻志”的传统,如《红杉林礼赞》赞颂红杉的坚韧6,《水天远·雄风鼓荡》借自然气象抒发豪情10,均体现其“丹黄经史,以诗言志”的风格。
  2. 历史语境中的意义

    • 结合叶权“尚实尚达”的评价,此诗既立足现实困境(尚实),又以理想主义精神超越局限(尚达),符合明清文人“经世致用”与“独善其身”的双重追求20
  3. 现代启示

    • 在当代语境下,此诗可视为逆境中坚守信念的励志范本,其“沉底抱志”的韧性与“冲天奏虹”的爆发力,为个体奋斗提供精神共鸣14

总结

汪安乾的《自励》通过自然意象与典故的巧妙运用,将逆境中的自我激励转化为诗性表达,兼具儒家精神的厚重与艺术手法的凝练。叶权“奋自雄”“尚达”的评语精准概括其核心特质,使该诗成为传统文人志向书写中的典范之作。

以上内容均由AI搜集总结并生成,仅供参考
类型:泛类其他
Qwen3

以上内容均由AI搜集总结并生成,仅供参考
类型:泛类其他
Qwen3

点赞
收藏
推荐
评论
总计:条评论
提交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