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作品详情
为什么说深圳长青诗社的裔均是中国“诗咏党史”第一人? [论文]

雅韵新探     发布时间: 2025/4/28 21:03:18
阅读:122次      分享到

创作背景
谁是中国“诗咏党史”第一人?从网络检索,目前没有答案。但在裔均的《半树繁华半树青》(2024年10月中华诗词出版社)诗词集出版后,笔者认为,裔均是中国“诗咏党史”第一人,其缘由有三个方面。
关键字
中国、长青诗社、裔均、诗咏党史、第一人



在诗词界,以诗词颂扬中国共产党丰功伟绩和辉煌历史的诗人很多,但系统性、全面性、情真意切的以“诗咏党史”的诗人是裔均,因此,长青诗社的裔均应该是中国“诗咏党史”第一人。

 

为什么说裔均是“诗咏党史”第一人呢?

缘由一:数量多

在裔均2024年10月由中华诗词出版社出版的《半树繁华半树青》诗词集中,第二大篇章百年沉思”中有四个部分,即海上霞光碧血飞”“峻节高风祭党魂”“祭洒碑前听鼓鼙”“慷慨依然在耳旁”63首律诗,其中59首是“诗咏党史”的。

缘由二:系统性与全面性

裔均“诗咏党史”的主要特色体现在系统性和全面性。

一是诗“十大元帅”的系统性。对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十大元帅作了诗意化的评价。诗咏“十大元帅”用词凝练精准、结构严谨、情感真挚,比如:朱德“一根扁担立清风”,化用“朱德的扁担”典故,喻其亲民、勤勉与清廉;彭德怀“百团势壮惊狼寇”,以“百团大战”定调,凸显其刚猛善战的军事风格。作者以史为骨、以诗为魂、以诗证史,通过意象提纯与韵律的把控,既再现元帅们的赫赫战功,又赋予其超越时空的精神象征,堪称“诗史互证”的典范之作。

二是诗咏重大党史事件的系统性。作者通过对诗咏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三湾改编、遵义会议、湘江战役、过泸定桥等党的重大事件,以诗提醒我们要铭记历史,不忘初心,坚定信念,勇往直前,更好地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三是诗咏中共一大到二十大的统系性。作者以中共一大至二十大为题材的诗词创作,呈现出历史纵深感与时代精神交融的特点,通过诗性重构激活党史记忆,使读者在韵律美感中加深对百年党代会的认知升华,其意义不仅在于记录历史,更在于以文化基因凝聚民族精神共识,为新时代提供精神动能。

四是诗咏毛主席诗词的系统性。作者以《雄才大略》《戎马倥偬》《重整河山》《铁血柔情》四首七律诗,抒发了对毛主席诗词的深受,彰显了毛主席诗词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豪迈的革命情怀、创新的艺术手法、雄浑的语言风格等,表达对毛主席的无限景仰与怀思。

作者通过系统性诗咏党史,使读者以诗意艺术形式全面系统了解党的历史,深化对党的认识,从而更加坚信党的领导,自觉跟党走、听党话。

缘由三:广受关注,好评如潮

裔均的《半树繁华半树青》诗词集出版后,受到诗词界的高度关注,众多诗家自发评论,主要有:宋力《试析<半树繁华半树青>中咏史诗创作的三度 》,黄重远《咏史名家裔均的深圳情结》,杨远建《浅谈<半树繁华半树青>的诗化功夫》,今剩叹《浅谈裔均<半树繁华半树青>中的谒陵诗创作》,熊玲燕《感悟裔均<半树繁华半树青>中长“青”人文底色》,王伊亮《裔均革命历史题材诗词初探》,姜晓玮《<半树繁华半树青>咏史诗之创作境界演进初探》,邢国宏《裔均二十首党代会律诗中的党史脉络与诗艺探索》,高亮《裔均咏史诗集<半树繁华半树青>读后感》,余一《赏析裔均先生怀古诗词的艺术特色与精神》等,这些诗家从题材选择、艺术手法、历史哲学思考及语言创新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分析,展现出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独特风貌。特别是高源用“眉批”、“补白”、“裱糊”三个词概括裔均的咏史诗技法,强调其历史哲学思考和中庸立场,以及用典和意象的创新。

同时,还有一位微信视频号“静观察”的自媒体人用视频对裔均“诗咏党史”制作专门视频进行宣传推介。


以上三个缘由证明裔均是中国“诗咏党史”第一人。


为何裔均能成为“咏颂党史”第一人呢?

与他的人生历练有关,他先后担任福田区委区政府督查室主任、区委区政府办公室副主任,福田区委党校副校长(正处级),福田区人大常委,福田区党建研究会会长、广东中华诗词学会理事、长青长青诗社常务副会长兼长青咏史诗研究会会长、长青文化研究会会长。他历练的人生经历,锤炼出了深邃敏锐的观察力和思辨力。

他从事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多年,忠诚党的干部培训事业,坚信党的理念,遵循党的政治路线,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坚持党校姓党,为党育人。

他业余以诗为媒,将对生活、历史、世界的感悟尽情抒发。诗作题材广泛,如璀璨星辰闪耀在各种诗词平台,其中历史题材诗词创作独树一帜,特别是诗咏党史更是独一无二,从他的诗词中,我们能清晰地从中窥探到其独到的眼光和人格魅力。

作者:赵汝周(《成都党校学报》编辑部原主任)

 


点赞
收藏
推荐
评论
总计:条评论
提交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