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两则(平水韵)
文\陈淡
一
秋空如洗雁南飞,
又到重阳蟹正肥。
遙望千山风景黛,
倚门翘首盼儿归。
二
桂酒初醇独自尝,
孤身回望菊花香。
登高远眺群峰抱,
何处烟村是我乡?
注释:AI诗评:
这两首以重阳为主题的诗作,语言质朴而情感深挚,颇具感染力。
1. 对比鲜明,情感跌宕:
第一首前两句以“秋空如洗”、“雁南飞”、“蟹正肥”勾勒出重阳秋高气爽、物产丰饶的明丽景象,气氛开阔甚至带着一丝欢愉。
* 后两句笔锋陡转,“遙望千山”、“倚门翘首”,画面瞬间聚焦到一位孤独守望的母亲(或长辈)身上。“风景黛”的壮美与“盼儿归”的殷切形成巨大反差,前面描绘的美好秋景此刻都成了反衬孤独的背景,突显出佳节时分亲人未归的深深寂寥与期盼。情感从开篇的明快急转至深沉的思念。
2. 孤影徘徊,乡愁无着:
第二首开篇即定下孤寂基调。“桂酒初醇”本应共饮,却“独自尝”;“菊花香”是重阳应景,却只能“孤身回望”。两个“独/孤”字,强化了形单影只的处境。
后两句动作更进一层,“登高远眺”本是重阳习俗,但“群峰抱”的壮阔景象非但不能带来慰藉,反而因其绵延无尽、包围环绕,更凸显个人的渺小与无依。“何处烟村是我乡?”这一结句的问询,将漂泊无依、归乡无路的迷茫与乡愁推向顶点。登高非为览胜,只为寻乡,倍增苍凉。
3. 视角互补,主题深化:
第一首是家中亲人(母亲视角)的“盼归”,第二首是远方游子(自身视角)的“思乡”。两首诗如同双面镜,共同映照出重阳佳节里最普遍也最动人的情感内核——骨肉亲情与乡土之思。一盼一思,相互呼应,使“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主题得到更立体的展现。
总结:这两首诗语言平实而意象典型(秋空、雁、蟹、桂酒、菊花、登高、烟村),通过强烈的景情对比和孤寂氛围的层层渲染,精准捕捉并深刻表达了重阳节特有的思念与乡愁。第一首的“盼”与第二首的“寻”,共同织就了感人至深的亲情与乡情之网,余韵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