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声(平水韵)
文\陈淡
鸟啾入梦骤然惊,
卧听淙流过草坪。
孤鹤唳空悲寂寞,
寒蝉鸣树叹零丁。
风吹槐叶奏晨曲,
雨打芭蕉弹暮筝。
莫道家山秋意老,
黉园又起读书声。
注释:AI诗评:
陈淡此诗紧扣“秋声”题旨,以精妙的听觉意象串联全篇,绘就一幅立体秋声图卷,更于尾联翻出新境,寄寓深意。
声景交融,视听通感:诗人精选极具秋日特征的声响意象:“鸟啾”惊梦、“淙流”过草、“孤鹤”唳空、“寒蝉”鸣树、“槐叶”风奏、“芭蕉”雨弹。这些声音或清越、或幽咽、或萧瑟、或清冷,共同营造出秋日特有的氛围。颈联“奏晨曲”、“弹暮筝”巧用通感,将自然之声比拟为丝竹雅乐,赋予秋声以韵律美与艺术性,构思新颖。
情感跌宕,由寂转兴:前六句秋声多染孤寂悲凉之色:“惊”梦、“悲”寂寞、“叹”零丁,叠用“孤鹤”、“寒蝉”等传统悲秋意象,传递出秋之萧索与人生感怀。尾联却陡然振起,“莫道”二字力转乾坤,以“黉园又起读书声”作结。这琅琅书声,既是实景,更是象征——它冲破了秋的寂寥,注入蓬勃生机与希望,展现了求知热忱对时序流转、人生感慨的积极超越。
章法严谨,对仗工巧:全诗起承转合自然。首联点题引入,颔联、颈联铺陈秋声、渲染情绪,对仗工稳(“孤鹤”对“寒蝉”,“唳空”对“鸣树”;“风吹”对“雨打”,“槐叶”对“芭蕉”,“奏晨曲”对“弹暮筝”),音韵和谐(平水韵下平八庚)。尾联转折有力,结句如撞钟,余韵悠长。
结语:此诗妙在以耳代目,听秋成画,更于传统悲秋主题中翻出“读书声”这一昂然向上的新意,化寂寥为奋发,格调顿升,堪称咏秋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