尴尬的平水韵和伟大的新韵
搞诗词赋创作首先要确定用什么韵,通常来说,近体诗以平水韵、新韵、通韵为主,词以词林正韵、新韵、通韵为主。
新韵、通韵以普通话读音为标准,现在网络词典越来越规范,随时可查。但平水韵、词林正韵则不太好办。我们的网络检测工具,无论什么韵,点字网上一搜,出来的全是普通话读音。检测工具上的平水韵也能显示多音字属于多个韵部,但却没有相应的组词来确定,只知其然,而很难知其所以然。尤其是“孤平抝救”,在句未的韵字,系统会提醒你它的平水韵读音,但在句中系统却不会提醒你,全靠创作者和读者来记。就目前创作队伍来说,大多数用平水韵的人离开检测工具寸步难行,只有极少数对中古韵有研究的人,或死记硬背平水韵用字的人才能真正成为平水韵的行家里手。我惭愧地说,我对平水韵只是一知半解,但我这一知半解是很有代表性的。
创作队伍尚且如此,读者队伍中真正懂平水韵的人,恐怕万分之一也不到。可是,我们创作出来的作品是给当代人看的,即使你用了纯正的平水韵,但到了千千万万的读者的眼中,都是一色的普通话读音,你创作平水韵作品的社会效益大大减少了,创作平水韵的意义和价值何在呢!有的同志说,唐诗宋词就不是现代韵,不影响读者欣赏,这个问题要从三个方面讲:
第一,唐诗宋词等是古代文化遗产,是古人创造的,我们必须接受这个事实。
第二,从字音变化来讲,大多数字音古今一样,变的不占主流。
第三,我们学习的古诗词读本有注释,会告诉我们某个字古今音的变化。
我们是现代人,我们为什么要人为制造这些障碍呢!近体诗一大弊病就是,为了不出律,常常会出现想用的字不能用,想写的景写不了,想抒的情被扭曲了。新韵在某些人眼中是低级的,其实这些人忘记了创作的本质就是为了表达真情实感。所以,我们应该最大限度地解放诗人,而不是制造枷锁让诗人们成为一群扭捏作态、虚情假意的人。我认为,中华新韵最大的贡献就是最大限度地解放了诗人。 我们始终要明白,我们创作的作品不只是让几个学者、专家、评委看的。他们只是研究者,是读者中的极少数,他们的知识水平、欣赏水平和评判标准不能代表大众。
我们心里是不是应该有两杆秤,一杆是学术标准,一杆是大众标准。而后者的标准就是以人民需要不需要为标准。我们的研究者、评论者、诗词赋比赛评委,要眼睛向下看,向远方看,向人民群众看,以服务当代大多数阅读者为宗旨,而不是躺在象牙塔里自命不凡。否则,就对不起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花着纳税人的钱,却不为纳税人服务,就应该感到羞愧,而不是自以为是,沾沾自喜。适合人民大众阅读才最重要。
我们可以毫不客气地说,不是纯正的平水韵,也不可能是纯正的新韵和通韵,亦男亦女之人叫“两性人”,亦平水韵亦新韵通韵的韵,我看叫“两性韵”最合适。
人常常是很莫名其妙的。在很多人的潜意识里,古的就是好的,远的就是好的,于是就很有些厚古薄今、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之怪思想了,当然,古代、外国确实好的不在此议。
人人有创作自由,人人有用韵自由,但作为代表国家意志、满足人民文化需要、引领当代文化发展方向的机构和引领者应该把能够最大限度解放诗人、最方便人民群众欣赏的新韵作为当代近体诗词曲赋用韵的主流。
这篇文章的部分内容语气激切了一些,实在是因为情急意切,欲以过激之语唤醒人们。我当然也知道,平水韵也有现代的语音基础,但这个基础是部分地区的方言,不具有全国的通用特点。我们应该用普通话来统一华语音韵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