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作品详情
第四讲(3)律诗的章法 古典诗词的阅诗、欣赏与创作门径六讲 [诗论]

默子胡任之     发布时间: 2021/9/24 12:28:21
阅读:525次      分享到

(接第四讲.2)
接下来,作者紧紧围绕因“气逸”而“狂狷”、恃“才高”而“醉饮”这两个几乎独属于李白的“天才秉性”,用弥衡、陶潜两个典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祢生狂善赋,陶令醉能诗。这里,祢衡的击鼓骂曹与李白的疏狂不羁,陶潜的“不为五斗米折腰”与李白的“天子呼来不上船”,古与今的时空交错在一起,酒与仙的形象重叠在一起。作者的喜恶、褒贬,不着一词而态度鲜明,李白的气逸、才高,未曾着墨而神采奕奕。这样的“承法”,既弥补了逆起时的突兀,又为下面的“转法”做了坚实的铺垫,为“逆起”后的全诗扣题与主题表达,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古人所说的意境阔大即如此。
如果把首、颔二联看成是“虚写”,那么,从颈联“碧水鲈鱼思,青山鵩鸟悲”的“转”,到尾联“至今孤冢在,荆棘楚江湄”的“合”,则是“实写”,即所谓的“破题”与“合旨”。
许浑途径李白之墓,自然联想到晚唐的风雨飘摇与自己的坎坷身世,于是借赞美李白对自在生活的追求,曲折地表达作者的向往与无奈。许浑看到李白墓旁的碧水,自然联想起西晋“人生贵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邀名爵乎”的张翰(季鹰);看到青山宿草,自然想起李白“赐金放还”“夜郎获释”的遭际。“碧水鲈鱼思,青山鵩鸟悲。”出句化用鲈鱼堪脍、张翰辞官的典故,展现诗仙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对句用贾谊作《鵩鸟赋》的典故,表达太白怀才不遇的忧闷之情。最后收于“至今孤冢在,荆棘楚江湄”,完成叙事、写景、用事、抒情的写作目的。
许浑的这首五律《途经李翰林墓》,如果用“顺起”的章法来构思,可以变成这样;但艺术感染力会减弱很多:
至今孤冢在,荆棘楚江湄。
气逸何人识,才高举世疑。
祢生狂善赋,陶令醉能诗。
碧水鲈鱼思,青山鵩鸟悲。
● 再看一首“顺起”的著名五律:
孟浩然《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起:过访因由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承:沿途所见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转:主客对饮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合:答谢期待
三、律诗章法、语言、技巧解读示例
1、通过解读杜甫的七律《登高》,来窥探律诗章法、语言、技巧三大门径的奥妙,以期对七律有一总体的把握。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解读: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此时安史之乱已结束四年,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国运不昌,民生多难。作者依违严武幕府,可惜严不久病逝。顿失依靠的杜公,只好离开苦心经营五六年的成都草堂,买舟南下。本拟直达夔门,却因病魔缠身,在云安盘桓数月才到夔州。因都督柏茂琳的照顾,于此一住三年,并营建瀼西草屋。三年里,其生活依然困苦,身体不好。五十六岁的老诗人,就在这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下了这首被誉为“古今七言律第一”的旷世之作。 
那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感交集。望中所见,激起意中所触;萧瑟秋江,引发身世飘零之慨、老病孤愁之悲。于是,天意从来高难问、世途如此险不平的身世之慨、家国之思,以及江湖之远寂、庙堂之高寞,与天地之茫茫、人生之渺渺,一如奔泻之江河,从胸流出: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天高风急,秋气肃杀;猿啼哀啸,十分悲凉;清清河洲,白白沙岸,鸥鹭低空回翔。首联两句,是诗人登高看到的景象,构成一幅悲凉的秋景图画,为全诗定调。登高而望,江天本来是开阔的,但在诗人笔下,却令人强烈地感受到:风之凄急、猿之哀鸣、鸟之回旋,都受着无形的秋气的控制,仿佛万物都对秋气的来临惶然无主。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落叶飘零,无边无际;纷纷扬扬,萧萧而下。奔流不尽的长江,澎湃而去,滚滚而来。 颔联写秋天肃穆萧飒、空旷辽阔的景色,一句仰视,一句俯视,有疏宕之气。以景衬情,抒发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我万里漂泊,常年客居他乡,对此秋景,更觉伤悲;有生以来,疾病缠身,今日独自登临高台。颈联是诗人一生颠沛流离生活的高度概括,有顿挫之神。宋代学者罗大经《鹤林玉露》析此联云:“万里,地之远也;悲秋,时之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八意者,即八可悲也:他乡作客,一可悲;常作客,二可悲;万里作客,三可悲;时当肃秋,四可悲;年已暮齿,一事无成,五可悲;亲朋亡散,六可悲;孤独登台,七可悲;身患疾病,八可悲。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时世艰难,生活困苦,常恨鬓如霜白;浊酒销忧,却怎奈潦倒,以至需要停杯。尾联转入对个人身边琐事的悲叹,与开篇天地雄浑之境,形成惨烈对比。 
  评析一:章法之妙
诗题《登高》,读者很容易明白首尾两联刻画的是登高以后的眼前景色,虽不觉得突兀但也仍在意料之外。
点赞
收藏
推荐
评论
总计:2条评论
提交评论
左同明(高屋基人)
默子胡任之 回复了 :
回复时间:2021/9/25 1:22:04 
不良信息举报
感谢关注,顺颂秋祺!
评论时间:2021/9/24 20:29:13      回复
小木鱼苏
拜读,学习问好老师!
默子胡任之 回复了 :
回复时间:2021/9/24 12:53:03 
不良信息举报
承蒙谬赞,祝福秋祺!
评论时间:2021/9/24 12:29:14      回复

1
  • 2 条记录 第 1 页/共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