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作品详情
导航人生的铭心家教 [散文]

刘长明     发布时间: 2023/6/26 19:03:03
阅读:146次      分享到

关键字
铭心家教

                           导航人生的铭心家教

        家不仅是最早的幼儿园,也是最早的学校。家长既是保姆,也是启智老师。从哇哇学语、蹒跚学步开始,一路教导指引。某些场景,某些诲语,甚至刻骨铭心,挥之不去,抹之不掉,成为终生的教科书,人生的行动指南,成功路上的导引航标。

                    母亲留给我的简短“教科书”

       在我的记忆海洋里,最早的波澜是两组和母亲相关的镜头。第一组镜头,与母亲直接关连。事发于即将天黑的灶房,火炉上,铁锅里的鸡肉已烹熟,母亲用右手去掀锅盖。坐在母亲对面的我,在靠窗子这边坐着,赶忙伸出左手把锅盖按住,不让揭。母亲不解地望着我,我朝坐在母亲右手边、我的左手边的姐姐望了望,嘴巴撅撅,连连“嗯嗯”两声。母亲明白了我的意思,是要姐姐走开。姐姐当然不乐意,坐着不动。母亲朝她使了使眼色,她只好向里面房间走去。姐姐离开了,母亲又伸手要揭锅盖,我还是用手摁住不让揭。接下来我站起身,朝里屋走去,发现姐姐就躲在里屋门边的板楼梯前。我又朝她“嗯嗯”两声,嘴巴朝最远的那间房撅撅,意思叫她再隔远点。姐姐还是不乐意,母亲又朝她撅撅嘴,她只好不情愿地走向最里面的那间屋。然后,我跟母亲重新坐下,才让母亲揭锅盖。之后顺理成章的事情应该就是吃鸡肉了,但记忆只到揭锅盖即告终止。
       第二组镜头,我从最外面那间房来到中间房,一位姐姐从母亲睡的房间走出来,与我碰到一起。我向姐姐靠过去,她双手接住我伸过去的手,我靠住她,发现姐姐好高,我只到她的膝盖。
       根据母亲短暂的人生轨迹推揣,第一组镜头应发生在我两岁前后。我的母亲名叫谢光香,出生于现在的涟源市斗笠山镇塘溪村。因外公被抓壮丁一去眇无音讯,后随改嫁的外婆来到斗笠山镇九甲老屋湾落户,再与一山之隔的湖泉镇八甲大屋场的父亲结婚。1924年农历12月15是母亲的出生日,1953年农历9月初9是母亲辞世纪念日。因旧社会受的苦难太多,她总共活了不到30岁。据姐姐后来的情况介绍,我在两岁时得过一场大病,好了之后很好吃、很能吃。父母为了让我尽快恢复体质,即使一时拿不出钱,赊账也天天给我买肉吃,到年底还帐就有头半猪之多。母亲在自己病情没加重之前,天天给我弄好吃的。我只想吃独食的事情,应该就发生在那个时候。而我感觉个头好高的那位姐姐,是姑妈的二女儿,我母亲重病期间是她帮忙照顾。
        我两岁半龄母亲就走了,感谢上苍的光刻机为我留下这两组镜头。它们既是我最原始的记忆,如梦如幻,终生陪伴;也是我念念在心的教科书。虽然简短,却无比珍贵。母亲对我的细心呵护和一再迁就,对我与姐姐关系的巧妙协调,使我深深体会到:母爱既是靠山,也是善良和智慧的起点、源泉。呵护弱者,又巧妙协调强弱关系,让两者携手同行,是社会的正能量,也是我人生的一大亮点。
       上学的时候,对力气比我小的我从不欺负,对成绩比我差的我从不歧视。当兵的时候,对文化程度低的,不善言辞的,训练中动作做不到位的,我从不讥笑。特别是提干以后,职务晋升以后,手中握有一定权力以后,不仅不欺负部下,而且极尽关爱,尽力保护,为他们的成长创造尽可能好的条件,营造好的环境。其中有一位老部下,当年从上级机关下派到我手下任职。他责任心极强,生怕工作没干好辜负了领导的期望。我在工作上对他大力支持,介绍情况,化解难题。生活上关心,误了开饭时间就请他到我家里吃饭。他工作称心如意,步步高升。许多年后他已官至巡视员,还饱含深情地对我说:你永远是我的好兄长。对部下除了关心,还注意保护。有一任修理所指导员,工作并不差,却被一位团领导点名批评。我当即站起来表示:这不是他的错,应作检讨的是我。还有一位供应站主任,团长说他背后中伤人,讲了团长和我许多坏话,要我处分他,让他转到地方去。我说:参军光荣,父母把好青年送到部队,没犯大错让他背个处分回家乡,我于心不忍。有毛病,我一定好好管教他。由于我尽力为干部战士铺平成长的道路,许多老战友离别四、五十年了,至今仍与我保持着微信联系。
       这一切,都离不开母亲光辉形象的激励和鼓舞。

                          外婆发给我的“本科”文凭

       母亲去世后,外婆接替了母亲的重任,每天把我带在身边。在家给我讲故事,外出教我看风景。
        外婆王氏,名讳求嬻,1903年农历9月初6生,1963年农历12月16去世,享年60略多。外婆没读过书,但脑袋瓜子很灵活,会讲很多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也很善于应对生活中的环生险象。如1957年我和外婆过神山坳时碰到老虎,外婆悄悄嘱咐我:人怕虎,虎亦怕人,你不惹它就没事。我们故作镇静地往前走,一点事也没有,只是吓出了一身冷汗。又如,外婆给我讲了很多解缙中举前后的故事,我误以为解缙是湖南人,直至学历史方知解缙是江西人。因为我们这里的许多先祖都是元末明初自江西移民过来的,这些移民后裔总称江西人为江西老表,以至江西的民间故事在湖湘之地口口相传。由上述两例即可见外婆的见识和智慧。
       其实外婆给我讲得最多的是如何做人。1957年去姨妈家第一次来到县城蓝田街上,满街人挤挤的,吓得我直往外婆身后躲。外婆很生气,一把将我拉到她前面:“不要怕,大大方方走!一个男子汉上个街还怕,你将来怎么做人、怎么做事!”
       在外婆的众多教诲中,经常挂在嘴边的是“你要会做事又要会做人,做人最要紧的是守本份”。“本份本份,保住自己那一份”。“只想占别人的便宜,到头来自己那一份也保不住”。     
        好似老天感应,果不其然,我老家一位大叔,他大女儿跟我是同年,他在一家国营煤矿当食堂会计。因隔三差五地占公家的便宜,结果东窗事发,1958年被判了五年徒刑。我心灵像针刺般痛,发誓此生不管钱不管物,隔绝小便宜。高小有会计选修课,我只用心学珠算,无心学记帐。参军提干后,我格外小心接钱接物。来送礼的我不开门,从窗户丢进来我还从窗户丢出去。破了别人的面子,人家心里不舒服,也想扫我的面子。在部队我当过几年后勤处政治协理员,有一次还从军里争取到下拨一解放牌钢材木材。有人以为我不可能放着便宜不占,便安排人查我。结果,除了训练用的一块订地图的小图板没及时归公外,什么毛病也找不出,使那些人大失所望。在地方,1991至1992年,我曾到湘军发源地杨家滩镇挂职任党群副书记两年。看到镇里办公主要依赖光绪13年修建的刘家烂祠堂,便多方求援拆旧建新,用将近一年的时间为镇里建起一栋2400多平米的四层办公兼住宅楼,配套重建机关食堂、会议室和厕所,后院砌石坎防塌方,前院绿化建花坛,把整个大院收拾一新。这时也有人心揣阴暗,想着这个人下来挂个职还热衷于基础设施建设,一定另有所图,于是暗中调查。结果,除了我同意的开支在经手处签字外,没批过一张发票,钱物全交财政所管理。有关人员禁不住交口称赞!区纪委书记亲自送我回地区机关。挂职回机关后提抜担任娄底地委老干局副局长,分管一些科室和二级机构。因为我分管的科室最多,范围较广,引发嫉妒。有人暗中操作,引来直属工委纪委盘查我分管的独立核算的老干所。独立核算,你这个分管领导占便宜太容易了!可令他们大失所望的是,除了有一年中秋节所里给每人发200元福利费,也给局里一把手和我这个分管领导照发了200元之外,我在老干所没报过一张发票,没揩过一分钱油。
       从部队到地方,从基层到地区机关,我只要不守本份,贪图便宜,这三次被查每次都在劫难逃。我感激我的外祖母,不仅把我从襁褓中带大,更为我指引了一条人生的光明大道!

                      父亲赠给我随身携带的“袖珍本”

        科举时代,为了让考生做题时能偷看一下书本,书局出版了“袖珍本”。这种书很小很小,揣在衣袖里根本看不出来,不知有这一招的,捜身也捜不出。我收藏的晚清石印本《孟子》,仅长6.2厘米,宽4厘米,厚不到1厘米。
       我的父亲刘公青宣茂文大人,也送了我一本随时随地可看可学的“袖珍本”,且无影无形,却供我受用一生。
        那是外婆去世后的1964年春天,我又回到父亲身边。正值初中一年二期的一个星期天的早晨,父亲带我上菜园里给牛皮菜松土。这是我第一次陪父亲干活,也是第一次干锄草松土的活。我拿着锄头不知所措:隔菜蔸子多远为好?远了怕土松得不够,近了怕挖死了菜根。锄头挖多深为好?挖深了怕把菜撬翻了,挖浅了怕土没松动。我左右为难,无从下手。父亲看到我那个傻样很生气,高声教训我:“有样看样,无样看世上!”然后让我跟在他屁股后面学着做。
       这声“有样看样,没样看世上”,陪伴我跨过许多沟沟,越过许多坎坎。
       人生百十年,需要认知的事物和掌握的功能万万千,不可能样样都拜师学艺,请高人指点。即使当代青年受过正规的学历教育,也还是存在知识死角的。怎么办?靠“三人行必有我师”,向身边人学习;靠触类旁通、偷师学艺;靠看书学习,自学成材。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三年困难时期刚过,我己初小毕业。高小两年,因经济拮据,毛笔都买不起。上写字课时,得等有笔的同学写完了,赶紧把笔借过来,鬼划符般涂滿一页纸了事。如此应付,字自然写得不怎么样。我当兵的第三年初,管理股领导很欣赏我的文笔,准备安排我当文书。可是细看我写的字,实在有点难看。于是,只好把我下放到汽车连当文书经受锻炼。受这事的刺激,我立志练好字。可那个年代买不到字帖,也没人会教写字。我天天将此事挂在心上。终于有一天,发的学习心得笔记本上的毛主席语录插页,引起我的特别注意。这些语录插页,一个本子里有好几页,每页的字体都不同,总的说是楷书和隶书居多。我选了隶书插页作字帖,“蚕头燕尾”练起来。同年,我被提拔为司令部保密员时还在练这种字。但在应用中我发现,隶书写得慢,做会议记录,临时起草紧急通知,多少有些碍事,即改练楷书,再到行楷。在政治处当干事时,上报的材料经常安排我复写。此时我的字写得还不是太好,但清晰好认,领导们看起来不费劲。后来随着条件的改善,我买了好多字帖,到处去看书展,进一步开阔了眼界,练字也多头并进。如今,我的魏碑体、唐楷和狂草,基本上能拿得出手,还在多次书法大赛中获过奖。
        现如今,我还是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当初学写诗没听过任何辅导课,但知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只可惜找不到《唐诗三百首》。1978年秋,我到南京解放军第一地面炮兵学校学习,在校图书馆看到了《唐诗三百首》,即将其借来,连诗带注释一页一页抄写,终于拥有了自己专用的《唐诗三百首》。退休后开始习作律绝。2018年,七律“娄底至深圳高铁记事”,在环球华人中国梦.第二届深圳杯诗词大赛中获优秀奖。2019年,按照新购买的《元曲鉴赏辞典》提供的曲谱首次填写散曲,投稿潼关县“张养浩杯”全国散曲大赛,三曲中的“〔正宫●脱布衫带小梁州〕湘客品味潼关鸭片汤”入围,编入《金陡飞浪》作品集。2020年,“〔南仙吕●傍妆台〕赫山郎回乡”,入编第三届“叶紫杯”诗词大奖赛作品集《龙腾赫山》。2021年,“〔中吕●快活三带过朝天子四边静〕在胡杨之秋遇见最美内蒙古”,获“金莲花杯”全国散曲大赛优秀奖。2022年,套曲“ 〔般涉调●哨遍〕杏花村里好汾酒”,在“汾酒杯”首届酒文化诗词楹联大赛15600多首作品中脱颖而出,斩获银奖,而且是散曲唯一的等级奖。同年,歌行体“个体劳动者之歌”,在“秦中行吟.曲咏三秦”大赛中获三等奖。带过曲“〔正宫●脱布衫带小梁州〕子洲红土地振兴插翅膀”,获“子洲杯”散曲大赛优秀奖。套曲“〔般涉调●哨遍〕风筝故里书名片”,在“风筝之梦一潍坊风筝文化主题诗词散曲大赛暨潍坊市首届青少年原创诗词大赛”中获散曲优秀奖。这些奖项的获得,无一不是“有样看样,无样看世上”所得。
        最早最亲的老师都骑鹤西去了,但她(他)们的光辉形象永留后辈心间;她(他)们的谆谆教诲化作家风家训,代代流传,滋润后人茁壮成长。
               
注释:感恩为我付出最多的三位亲人,记录她(他)们留给我的最早记忆和最深刻迹,特写作此文。
点赞
收藏
推荐
评论
总计:条评论
提交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