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作品详情
我对反切注音的初浅认识 [诗论]

石中玉     发布时间: 2023/2/21 23:42:46
阅读:182次      分享到




我对反切注音的初浅认识


石中玉






反切是我国古代最科学的注音方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牵涉到整个语音系统的演变规律,所以也是我们学习诗词音韵知识的一个难点。我写这篇短文,只是将我对反切注音的初浅了解,向诗友们作一简单的介绍,也算是一篇学习心得吧!


一、反切注音的起源:  


反切注音,其起源和发明人学界有多种说法。


最普遍的一种说法,发明人是三国时代魏国的经学家和训诂学家孙炎。孙炎,字叔然,乐安(今山东博兴)人。他是东汉大学者郑玄的弟子,被时人称为“山东大儒”。其所著《尔雅音义》一书,率先采用反切的方法注音,反切之法由此而大行于世。北齐学者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书证》中说:“孙叔然创尔雅音义,是汉末人独知反语,至于魏世,此事大行。”陆德明的《经典释文》说:“孙炎始为反语,魏朝以降渐繁。”清代学者赵翼在《陔余丛考 音字用点》中也说:“至魏孙炎,始作反音,则今反切之学也。”学界一般认为孙炎为反切注音的创始人。


 事实上,在反切注音出现之前,汉语已有注音方法,例如:直音法,即读如某字,如“虹,读如红”。其他的还有譬况法、读若法等,大致相仿(皆以字比字)。随着佛教的传入,其声韵学为汉语引入了反切这种注音方法。据历史记载,在孙炎之前,如东汉的服虔注《汉书》“惴,音章瑞反”,就已经使用了反切注音,而孙炎对反切进行了系统整理,并编著了《尔雅音义》。


二、反切的基本原理


反切的注音方法,通常用两个汉字来标注另一个汉字的读音。所使用的两个汉字,前者称为反切上字,简称切上字或上字;后者称为反切下字,简称切下字或下字。所谓“上”“下”是就汉字直行书写的款式而言。被注音的字叫被反切字,简称被切字。反切的基本原则是被切字的声母和清浊与反切上字相同,被切字的韵母(包括介音)和声调与反切下字相同。上下拼合就是被切字的读音。


例如“东”字,其反切为“德红切”。取德的声母d,取红的韵母ong,便构成“东”字的读音dong。又如“爬”字,《广韵》《集韵》《韵会》《正音》:并蒲巴切,音琶。也就是说,这四部古代韵书,“爬”字的反切都是蒲巴切。我们取“蒲”的声母p和“巴”的韵母a,二者相合,读音为pa,正与琵琶的“琶”字读音相同。再如“盥”,《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并古玩切;“虔”,《唐韵》《集韵》《韵会》:并渠焉切;等等。


反切注音法的发明是我国汉字注音方法的一大进步。从东汉末年到民国注音字母公布,反切注音法一直被作为汉字注音的主要方法而普遍使用。较之古代的其它三种注音法(譬况、读若和直音法),反切注音法科学先进,揭开了一个汉语音节由声、韵、调三个要素构成的原理。所以从音韵学的角度来说,反切的产生是汉语语音学的开始。


三、反切注音的局限性


反切注音法是用声韵相拼的方法为汉字注音,但是却没有一套表示声韵的注音符号,而是用两个汉字来构成另一个字的音,上字只取其声,下字只取其韵和调,这样上字的韵和下字的声便属多余,有时声韵相拼还会受到干扰,使拼音不准。而且有的反切用字多而杂,使用的人难于掌握。有的反切字少且生僻,不得不借用其他韵的字作反切下字,造成切音不准。 


反切用字多的,可能会出现反切上字和反切下字不固定的现象。例如《康熙字典》对“弩”的注音:《唐韵》《正韵》姑古切;《集韵》《韵会》暖五切。对“背”的注音:《唐韵》《韵会》补妹切;《正韵》邦昧切。对“樵”的注音:《唐韵》昨焦切;《集韵》《韵会》慈焦切;《正韵》慈消切,并音谯。这就是说,对同一个字,不同的韵书、不同的注音人会有不同的反切注音。


当然,时代迁移带来的语音变化,也会产生反切字不同和读音不同。例如《切韵》产生于隋末,书中所用反切多采自南北朝的韵书和经书注音,反映的是隋末唐初以前的语音。如果让宋代或宋以后的人去拼读隋末的反切,自然会感到不适,得出的读音,也会与当时的读音有差异。例如,“驰”:《广韵》施是切;《集韵》《韵会》赏是切;《正韵》诗止切,并音豕。又如“胖”:《唐韵》《集韵》《韵会》并普半切,音判。这都是反切注音的局限性所致。


四、汉字注音的发展方向


正因为如此,历代以来,不断有后古人对前古人的反切注音进行改良,但始终没有达到理想的境地。如唐代僧人守温取汉字为三十六声母、宋人以韵书的韵母字作为韵母等,使反切法益为精密。到了明清两代,更有吕坤的《交泰韵》、潘耒的《类音》、杨选杞的《声韵同然集》及刘熙载的《四音定切》等著作,对反切提出了大量有益的改良意见。直到1918年北洋政府颁布国语注音字母(声母二十四个,韵母十六个),反切法才被淘汰,退出了历史舞台。


新中国成立后,1958年2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并推行《汉语拼音方案》,标志着现代汉语注音的历史使命完成。《汉语拼音方案》是我国当代语音学家共同研究的成果,他们继承了先贤们两千多年来对汉语语音分析和注音方法的探究,是我国汉语语音学的与时俱进的伟大成果。此刻我在想,历代先贤不懈地努力改良反切注音法,目的是为了什么?目的不就是要找出一套适合当代语音的注音方法吗?今天我们可以告慰先人:我们做到了。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诗词的音韵必须紧跟时代,不能泥古非今,反切注音法已不能解决当今诗词语音问题,因为反切注音法早已被汉语拼音所取代,这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参考资料:


《关于《康熙字典》的反切注音问题》张轴材、范子烨


《古汉语的反切教学法》尹喜清
点赞
收藏
推荐
评论
总计:条评论
提交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