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作品详情
诗词格律 [诗论]

柏舟     发布时间: 2023/7/31 17:38:22
阅读:169次      分享到

对于诗词创作,我个人是觉的很压抑,主要是它的格律方面。很多人本来非常喜爱诗词,但不小心看见了这繁琐的规则,就只能望而止步了特别是对于初学者来说,那无疑是对兴趣的一种灭杀。其实如果你能静下心来好好研究一下,它其实就是一个纸老虎。
     诗词的格律包括平仄、坳救、押韵、对仗以及粘对替。
     先来说平仄。诗词中平仄的运用有一定格式,平声和仄声,代指由平仄构成的诗文的韵律。平仄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剩下了的是平声。古代的音调和现在有些不同,我们现在的是一声,二声,三声,四声。古代也有一二三四声,而且还多了个第五声。
    分为阳平,阴平,上声,去声,入声。
    到了元朝末期,入声逐渐消失,渐渐有一大部分融进了上、去两声,也有一部分变为了平声。因此,在那之后古代音调就只有平,上,去三声,平声就类似于我们的一二声,上声类似于三声,去声类似于四声。
    有关平仄的还有坳救,所谓坳救就是,如果一句诗出现了不依常格的情况,就要采取补救措施来使该句符合常规,读起来顺口。坳救分为本句自救(孤平坳救)、对句相救。对于本句自救,举一个例子,比如该句的平仄为“平平平仄仄”,如果使用变体的话,可以变成“平平仄平仄”,意思就是如果第三个字变为“仄”,就出现了格律诗中不能出现的“三仄尾”,为了补救,只能把第四个字变为“平”来补救,这叫“三坳四救”。而七律诗中也是类似,比如,“仄仄平平平仄仄”,这是七律的一种常规平仄格式,如果变体,可以变成“仄仄平平仄平仄”,第五个字变为了“仄”声,那么为了该句的通顺,就要把第六个字变为“平”声,这叫“五坳六救”(注意:这不是“孤平”,虽然该句最后两仄夹一平,但是“孤平”的定义是:出去韵字以外,两仄夹一平,所以这并不是“孤平”)。还有一种坳句,正格为“仄仄平平仄仄平”,如果第三个字变成“仄”的话,就会出现“孤平”,此乃律诗大忌,所把第五个字变为“平”消除来“孤平”,这叫“三坳五救”,而这就是“孤平坳救”,与本句自救相关。但并不是所有的七律正格句都可以使用“五坳六救”或“三坳五救”的,只有“仄仄平平平仄仄”这样的句式才可以“五救六坳”,而“三救五坳”也只能适用于“仄仄平平仄仄平”,而五言诗都适用。
      最后就是对句相救了,这个分为“前坳后救”和“一坳双救”。“前坳后救”就是对句救出,如果出句中的第一或三个字(五言)或第一、三、五个字(七言)坳,那对句中的第一或三、五必须用反声。“一坳双救”则是出句和对句都有坳字,那么可以用对句中相对应的字来救,很简单,只要对句自救,出句自然也就救过来了。有一点我们需要注意,如果仔细的看会发现,以上坳字都出现在一、三或一、三、五的位置上,那么如果坳字出现在二、四或二、四、六的位置上呢?这就是平仄用错了,出现这种情况,我们有一个固定的坳救方法:如果出句的偶数字用错平仄,那就必须在对句中的奇数字上用反声,比如出句第四个字应该用“平”,却用了“仄”,则对句的第三个字必须用“平”,这一点需要我们注意。
      接着就是押韵,“韵”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被解释为:除声母、字调以外的部分,也就是ang、ing、ue之类的,这些也叫韵母。在《说文解字》中是:“韵,和也。”可见,“韵”代表着和谐的意思。韵母是啥?它是由韵首、韵腹、韵尾三部分组成,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韵母都由这三部分组成,比如ue这样的显然没有韵尾,而a既没有韵腹也没有韵尾,这一点要搞清。我们小的时候经常背的顺口溜,儿诗,读起来朗朗上口,一来是平仄的作用,二来就是押韵了(当然部分也与对仗有关)。押韵不仅只运用在诗词方面,包括曲、赋、歌词、骈文等都必须用上。现在言归正传,诗词中的押韵简单来说就是用相同韵部的字来作为韵脚(韵文、诗、词、歌、赋等句末押韵的字),而且要押到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上。而韵包括平韵和仄韵。
对于词的用韵,较为简单。词因词牌的不同,押韵的规则也不尽相同,有的词牌要求必须用平韵或者仄韵,中间不能换韵,而有的词牌平仄韵通押,还有的要求必须中途换韵(我最喜欢这种,嘻嘻)。
      近体诗比较严格,第一,必须押在偶句最后一个字上。第二,首句要押韵,一般来说五言诗首句不押为正体,七言诗首句不押为正体。第三,一般都押平韵,从古今大量诗词来看,平韵占多数,当然仄韵也有,比如柳宗元的《江雪》。第四,一韵到底,不可换韵。第五,首联和尾联可以借邻韵,如果首句或第二句借韵,就叫做“孤雁入群格”,例如苏轼的《题西林壁》,若尾联借韵,就叫“孤雁出群格”(没有找到例子,哈哈)。第六,不能出韵,不能重韵。
     押韵也分别的样式,可以分为步韵、用韵、依韵。
     步韵是指双方相互寄诗言情时,使用寄诗人所用的韵脚来回诗,韵脚完全相同,不可打乱顺序。用韵是和步韵相同的方法,不过韵脚次序可以打乱。依韵是指被寄人用所寄人使用的韵部来回诗。
     对于古体诗没有和近体诗这样麻烦,古体诗既可以换韵也可以借邻韵。
    我们在写词需要押韵时,可以参考韵书。韵书包括:诗韵、词韵、曲韵。写词的话,推荐《词林正韵》或《龙榆生词谱》、《白香词谱》。写诗的话一般用平水韵、中华新韵(不推荐中华通韵,一群所谓的“专家”连音都发不准,还敢来统韵,笑死)。若是写曲,就得用到《中原音韵》。
    自古以来,“无韵不成诗”,押韵不仅是使诗文读起来顺口,也使诗文读起来具有节奏感和音律美,以致便于学习吟诵。
       再就是对仗。对仗就是对偶或排偶,在律诗、韵文中要求上下句词性相对、平仄相反、虚实相应、句式对照(句式对照就是动宾短语对动宾短语、偏正短语对偏正短语)。由于语句像古代公庭审判是两旁的依仗一样相对工整,所以叫作对仗。对仗应该是由汉赋或魏晋的骈文发展而来的,多是应用在诗词和对联中。而在诗词中,可以使语句相互映衬,更流畅,让诗词的整体具有和谐、规律之美。
       对仗可以分为工对、宽对、邻对、借对。工对,就是工整的对仗。要求词性和平仄都要严格相对和相反,并且使用同类意义的词上下相对。宽对,指较为宽松的对仗,但平仄还是要相反。不过只要词性相对、句式、句型相同就可以,比起工对,不需要使用同类词来对应。邻对,可能与宽对相近,邻对是指用意思相近的词相对,词性要求相对,对词义作要求,比如看书和学习,而宽对比邻对更宽松一些,词义无要求,词性相对就行,两者不要搞混。
       借对就是某词感觉不恰当时,可以用谐音和借义来替代原来的词,比如,借音:“住山今十载,明日又迁居”,借义:“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对仗最早出现于汉赋,先秦时期《诗经》《道德经》之类的并不符合对仗规则。
       最后就是互粘、互对、互替。律诗中偶数句和奇数句中的二、四、六子的平仄必须相同,这叫做“互粘”,否则,叫作失粘(其它两个一样)。每一联出句和对句中的二、四、六字的平仄必须相反,这是“互对”。每一句中二、四、六字平仄相互交替,比如平仄平或仄平仄,这是“互替”。总的来看,可以发现,只要实现互粘和互对,互替自然就形成了,只要失去任何一个,其它两个自然不会成立。所以说,粘、对、替是相互牵制的。
      诗词格律就是这些了,如果喜欢,不妨耐心学习一下,虽然这些不能给您带来财富,不能维持生活需要。但中国这几千年的文化知识是我们国人应该继承发扬的,倘若你不去学,我不去学,那以后就真的没人会了。加之现在人心气多浮躁,生活节奏太快,快餐文化盛行,房贷车贷压的人喘不过气来,这我很理解。虽然劳碌,也希望各位可以用刷抖音,看美女帅哥的时间来了解一下我们的传统文化(不只是诗词),因为我们的文化真的在不断地流失啊!(可能各位心里在想:这个人是不是傻啊,整天说些没用的,烦人!)哎,希望有用吧。
         




注释:
点赞
收藏
推荐
评论
总计:2条评论
提交评论
随风
虽然劳碌,也希望各位可以用刷抖音,看美女帅哥的时间来了解一下我们的传统文化(不只是诗词),学习点赞支持
评论时间:2023/8/29 11:34:13      回复
萧学菊
评论时间:2023/7/31 20:14:11      回复

1
  • 2 条记录 第 1 页/共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