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作品详情
意象描写在诗词中的运用 [诗论]

李宪珠     发布时间: 2019/8/1 18:29:16
阅读:729次      分享到

关键字
意象


指象言事在我们社会生活的通俗语言中是很常见的。如:用“吃独食”形容不顾他人;用“囫囵吞枣”形容理解不透;用“吃不了兜着走”形容负不起责任;用“狐假虎威”、“狗仗人势”形容仗势欺人;用“火烧眉毛”“火急燎毛”来说情势紧急;用“悬崖勒马”、“引火烧身”来警告人;用“整个身子都掉井里了,光耳朵还能挂住喽”来说:都这样了还有什么办法!指象言事言辞简洁、形象,内蕴丰富,表意明确,有些已是成语,在老百姓的口头上常常可听到,实际上是意象描写在生活语言中的简单运用。

意象描写用于诗的创作,《诗经》、《楚辞》已有,到唐代运用意象描写作诗已是普遍现象,大诗人们运用意象描写已得心应手。诗仙李白更是登峰造极,“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巧用折柳送别何等含蓄。

意象描写是形象思维,用于创作尤其用于诗词创作,会使诗意含蕴深刻。有时,在作者看来某一物象具备了能够表达他的情感的特质,便直接运用,使这物象直射出感情来。如元朝画家王冕《白梅》: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诗人借白梅这个物象的高洁绝俗,表达不愿随俗沉浮的高雅(实际是清高),也是诗人自我形象的写照。

精心营构意象,巧妙构思,用清新语言表现出来,会使人觉得诗美且厚,愿意读,耐寻味。

营构意象离不开比兴手法,诗人把主观之情寄予某一事物。如2011年《新孝经》全球征集大赛摘冠。应组委会约,发《获奖感言》附绝句《登峰》其意不言而喻。

千仞登峰豪气生, 回眸来路彩云中。

目驰熠熠山山峻, 昂首青天仍九重。


由于诗人的营造,某些物象已经被赋予相对稳定的表意功用。如月亮给人高远、清幽、柔洁之感;雄关、沧海、大江、长风给人豪放感;“雨打芭蕉”、“梧桐夜雨” 隐喻愁肠百结等。作诗填词,诗人不要把想要表达的情意直接说出来,最好赋予能够暗合这种情意的物象,或用诗的描写赋予某物象要表达的情意,或用众多物象共同描写一种意象来表达,让读者通过思考、联想、旁触、迪悟、通感去琢磨,去体会,从而呈现各自的心理诗意画面来感触诗意,有时能收到作者未必然,而读者未必不然的效果。2018年国庆节曾赋一律《回国谒故乡千年银杏树感怀》:

枝繁叶茂挂红绸, 造福苍黎众共庥。

骄暑绿荫滋气爽, 歉年银杏济村忧。

窳污四旧宵扬斧, 义怒千钧鼠抱头。

愿我斯民承惠树, 春荣夏盛果金秋。

谁造福苍黎?谁让斯民承惠?诗中的物象是枝繁叶茂挂着红绸深受爱戴的千年银杏树。读者若“未必不然”地以小比大往深里想,一个万民仰爱,雄伟高大的形象就树立起来了。

由于历代诗歌作品中经常用某物象通过各种描写表达相对固定的情感,这种物象似乎就具有了相对稳定的表意功能。我们以“杨柳”为例:自《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以来,“杨柳”在诗词中就成了离情别绪的意象。如唐·王昌龄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原本不知愁的少妇,为什么一见杨柳相思情陡然而生呢?就是因为“杨柳”已成为离情别绪和相思的意象代表。

“杨柳” 在诗词中虽然常常起表达相思和离情别绪的意象作用,但不是诗词中离别和相思只能用“杨柳”作意象。长亭、夕阳、云、月、酒、秋等也常出现在送别诗中。也不是诗词中的“杨柳

注释:意在存稿,并与诗友坦聊。
点赞
收藏
推荐
评论
总计:2条评论
提交评论
王艳丽(若谷兰梅)
欣赏学习!
评论时间:2022/1/14 9:33:47      回复
黄立勤

谢谢。欣赏学习。问好。

李宪珠 回复了 :
回复时间:2019/8/2 11:47:00 
不良信息举报

我1942年2月生,我们是同龄人,您还是兄,我们之间只问候吧。

评论时间:2019/8/2 10:16:30      回复

1
  • 2 条记录 第 1 页/共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