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作品详情
唯物辩证法如炬 照咱坚定以前行 [诗论]

莲花加目八     发布时间: 2023/8/14 8:41:39
阅读:848次      分享到

关键字
诗论 唯物辩证法 照我前行

唯物辩证法如炬 照咱坚定以前行

——学习毛泽东诗词观的几点心得

毛泽东诗词观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处处体现唯物辩证法的精神,如炬在前,照曜壮行,让我诗艺学习获益匪浅。

 

一、立意   

毛诗(代指毛泽东诗词,下同)落脚点多是大我,所以,总洋溢着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它从黑暗中看到光明,化消极性为积极性。这是其立意的辩证特征。学习毛诗,滋润诗心,让拙作振起,尽除暮气。

古有语“诗言志”“词缘情”,都是要求紧扣诗词立意的。或曰出发点多是“小我”,而落脚点必须是“大我”,这种作品才大器,方能惊天地、泣鬼神,得以流传千古、光照古今。毛诗秉承传统,特有亮色。例如《菩萨蛮·黄鹤楼》:“茫茫九派流中国……”这阕词反映的是1927年春季一个阴雨的日子,诗人毛泽东登上黄鹤楼所见所感。时处形势险恶的革命低潮,作者从“小我”出发,上片借景寄情,是“小我”所见,却又反映“大我”,是忧国忧民的郁闷情怀的景物化描写。下片抒情不离形象,立足“小我”,却寄寓“大我”,一反古人的低沉、伤感情调,表现出革命者的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它化苍凉、失望的情调为昂扬喷发的革命斗志。“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形象给力,令人精神抖擞。

又如《忆秦娥·娄山关》:“西风烈……”毛泽东对这阕词的写作背景自注是“万里长征,千回百折,顺利少于困难不知有多少倍,心情是沉郁的。”猛烈的西风,凄厉的雁叫声,细碎的马蹄声,低沉的喇叭声,声声都入耳可辨,可又是悄然没有人声,隐秘、严肃、悲壮、低沉……在上片中,似乎全是消极的描写。然而毛诗尽去古人诗词中的伤感情怀,“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一联警策而起,如春雷炸响,壮开境界,雄奇万千,令人顿然振奋!

敝人学诗时,不时会犯“为赋新词强说愁”之病,想起毛诗,乃极力修改,以除小资情调,而振战士之情。例如拙作五律《校园杂吟》初写时,情绪较低,立意萎靡:“晚霞西坠处,松影没波时。学唱棹将老,歌吟何奈迟。悲欢焉已矣,甘苦或由之。撑起精神去,还忧阻黑旗。”其写作背景有小序曰:“为教音乐,老而习讴,甘苦自知矣”。其时,学校兼职的音乐老师,不知怎地闹情绪,拒绝教音乐。校长找到年过五十的我,要我“辛苦”一下。唱歌是我的弱项……接受这个担子后,我写下了这首糗诗,虽有排遣意,但悲情终不可示人。后斟酌修改,曰:“晚霞飞动处,松影棹波时。学唱安知老,歌吟莫怨迟。悲欢将已矣,甘苦且由之。撑起精神足,还思夺锦旗。”只改了几个字,精神面貌有变,算是差强人意罢。

 

二、风格

豪放与婉约,以豪放为主,婉约为辅。这是毛泽东对自己诗词风格的唯物辩证观,是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结合。

毛泽东吟读范仲淹两首词《苏幕遮·怀旧》《渔家傲·秋思》后写下一段批注,留下有关诗词风格的观点:“词有婉约、豪放两派各有兴会,应当兼读。”“我的兴趣偏于豪放,不废婉约。”反映出毛泽东对待诗词风格的唯物辩证法观点。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毛诗多属豪放风格,例如雄极古今的《沁园春·雪》:“北国风光……”这首词是毛诗中最具豪放特点的。蒋介石的文胆陈布雷评价这首词说:“气势磅礴、气吞山河,可称盖世之精品。”近代诗词大师柳亚子在《沁园春·雪》跋中这样高度评价:毛润之沁园春一阕,余推为千古绝唱,虽东坡、幼安,犹瞠乎其后,更无论南唐小令、南宋慢词矣。又如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有人评价这首诗:“节奏明快,气势磅礴。”又有人说:“境界浩大,气象阔远,意境雄浑,气势磅礴,感情奔放,构思奇伟。它是浩瀚诗海中一颗熠熠发光的明珠,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首不可多得的歌咏重大历史事件的史诗。”无疑也是毛诗中最具豪放特色的代表作之一。毛诗中婉约风格的诗词较少,这是因为毛泽东“兴趣偏于豪放”决定的。其婉约诗,人们多举《虞美人·枕上》为例:“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 晓来百念都灰尽,剩有离人影。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这是一首情诗。情诗多婉约,合乎情理。毛诗中的另一首“情诗”(这种归类,人或难允)《蝶恋花·答李淑一》:“我失骄杨君失柳……”这首词通过巧妙的点化神话,婉转地表达作者对革命烈士与亲人的歌颂及缅怀之情。词风基本属于婉约,但兼有豪放之韵味。毛泽东对范仲淹的《苏幕遮·怀旧》《渔家傲·秋思》两词点评说:“介于婉约与豪放两派之间,可算中间派吧;但基本上仍属婉约”。毛泽东的这阕词似乎也“算中间派”。

学习毛泽东诗词观指导自己写作,敝人偶或有得。例如拙作《念奴娇·登高》(曾载北京《词刊》2002第4期《古调新弹》栏目):“登高望远,正雨停云霁,夏初娱晚。滚滚群山天地阔,鹏老雀鸣何怨。跺石听泉,呼花唤蝶,笑越蟠龙涧。春虽归去,更欣雷过霞灿。 人或遭遇风波,船翻崖阻,辕折而旗乱。也是塞翁连失马,不过一时灾难。应料明晨,朝阳凤举,又曳云霞返。待秋传雁,字排‘人’‘一’新版!”是学习毛诗《念奴娇·昆仑》的摹仿之作。毛泽东这阕词是他站在岷山上仰望昆仑,革命豪情汹涌澎湃,以盖世气概,写成这阕雄奇豪放大作。我写这首拙作时,先想出“登高”一题,有话说“登高可以望远”,于是将自己置于高处,从诗艺来说,如爬上了毛诗的“肩膀”。其中“登高望远”由题而来;“正雨停云霁,夏初娱晚”九个字,既写景物,兼述时间,一个“娱”字还隐情事。景象不小,又有几分明丽。接下来“滚滚群山天地阔,鹏老雀鸣何怨”两句写远景,紧扣“望远”二字,景象阔大,以动写静,有形有声,寓情其中。“跺石听泉,呼花唤蝶,笑越蟠龙涧”写人“登高”所在之行色,写出视觉、听觉与感觉的多彩。上片结拍“春虽归去,更欣雷过霞灿”,以景转结。下片转入抒情,属于“造境”。其中“应料明晨,朝阳凤举”等呼应上片“夏初娱晚”之“晚”。终阕两句“待秋传雁,字排‘人’‘一’新版”绘景作结,留几分不尽之意。拙作有没豪放韵味,再读《念奴娇·昆仑》,对照拙作,惭赧未已,“凉热”还待高手“评说”。

学习毛诗婉约风格,例如拙作《采桑子·听曲》“夜临泉石叮咚响,月照孤船。谁奏丝弦,泄玉流光电脑前? 又听啼鸟含春韵,似见花妍。蝶舞翩翩,移得青春入老年!”是摹仿毛诗《采桑子·重阳》的。毛诗如与人促膝谈心,淡淡说来,轻声慢语;又如淡笔写意国画,婉转地表达了对人生的辩证观点与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拙词写的是网络“听曲”的感受,像自言自语,叙述“听曲”意境,隐寓升平景象,歌颂现实生活……读者两相对照,若给小小点赞,我欣慰万分。

 

三、笔法

主用比兴,兼用赋法,这是毛泽东诗词观有关笔法的辩证观点。毛泽东在《致陈毅(一九六五年七月二十一日)》的信中说:“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所以比、兴两法是不能不用的。赋也可以用,如杜甫之《北征》,可谓‘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然其中亦有比、兴。”其观点一分为二,主次有别,唯物辩证法观点鲜明。

例如《贺新郎·读史》:“人猿相揖别……”首三句“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高度概写了人类最初出现的原始社会。著名学者萧涤非说:“我以为这三句便是最好的范例。它全是用的形象化的‘比兴’,而不用直说的‘赋’。”接下来三句“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写人类由原始社会进入阶级社会,画与说油然结合,形象有致,情寓其中。似可说是,比兴中有赋法在。上片最后几句“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如画似说,在主用“比兴”之中有“赋”在。下片夹叙夹议,似可说主要用“赋”,写“读史”中作者情景及其所感。始三句“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批判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史典“乱真”虚伪性,表达了对其丑化劳动人民的愤慨。用赋法而含比兴。紧接两句“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用赋法对以帝王将相为中心的旧史书作了彻底批判。“有多少风流人物?盗跖庄蹻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这三句继续用赋法,是对人民创造历史的热情礼赞。最后两短句“歌未竟,东方白。”以形象的比兴作结,余味绵绵。

反复品读全词,按诗人一贯主张的理论联系实际去指导诗词创作,自然会获益匪浅。拙作《水调歌头·乡村媳妇》(北京2010年第7期《古调新弹》栏目):“笑说近除夕,仨仔打工归。带回漂亮媳妇,都是异乡妮。一是广东靓女,一是湖南辣妹,个个口音非。还有一金发,低嗓唱黄鹂。  论前辈,几吞吐,又嘻嘻。阿妈乃是,同泥做本乡瓷。奶号过河莲脚,婶号毗邻绣手,花轿拐弯回。世道今颇变,千里缔缘奇。”这阕拙作,完全遵照毛泽东诗观“赋也可以用,如杜甫之《北征》,可谓‘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然其中亦有比、兴。”主用赋法,兼有比兴。词“敷陈其事”“直言”某乡村一家几个新媳妇,对比几个“老媳妇”,写了一个过年期间的乡村婚恋故事。其中“笑说近除夕,仨仔打工归。带回漂亮媳妇”,浑似口语直说,而“一是广东靓女,一是湖南辣妹,个个口音非。”更似土得掉渣的白话。但是其中“还有一金发,低嗓唱黄鹂”“奶号过河莲脚,婶号毗邻绣手,花轿拐弯回”等,全含“比兴”,形象可掬,但其口气与造句仍是“赋”的笔法。在此有“王婆买瓜”之嫌,还望大家海涵。

    

四、敬畏

诗是一种神圣的文艺形式,爱诗、学诗、作诗者应存敬畏之心。毛诗之“敬畏”观,隐含辩证之光;特点至少有三,值得深入学习。

一)不轻易下笔与发表。一是1941年,毛岸英要父亲写首诗给他,毛泽东说,我一点诗兴也没有,哪里写得出来呢?”(网络文章《小诗的大意境》于是,没有给其爱子留一首诗。对比今之“诗人”随意而作,一天几首、时或见之,令人感叹“敬畏”之心太少而漫作泛滥。二是他在《致臧克家(一九五七年一月十二日)》中说:“这些东西,我历来不愿意正式发表,因为是旧体,怕谬种流传,贻误青年;再则诗味不多,没有什么特色。”其敬畏之心,足为后人表率。

(二)守规有范。而今写格律诗的多喜欢在诗题前加两字“七绝”“七律”等,成为一种很普遍的现象,我想大概始于毛主席。读毛诗公开发表之前出版的“古诗”集子,很少有谁在题前加上这样两字的。那么毛诗为什么要这样做?无疑是他对诗的敬畏有关。他说过:“律诗要讲平仄,不讲平仄,即非律诗。”注明律绝,即自儆守“律”,并告他人以“律”审之。他在对待诗律上,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守规有范”,但决不是墨守陈规。例如《蝶恋花·答李淑一》用了两韵,他自注说,“上下两韵,不可改,只得仍之。”为什么“不可改”?因为“第一是立意要紧”“不以词害意”。故《红楼梦》人物黛玉说“若是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是使得的。”显然而这种“破格”是允许的。另外,虽曰“出韵”却有前例:例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前后阕各四仄韵,八个韵脚中有“物”“雪”“杰”“发”“灭”“髪”“月”七个属于《词林正韵》第十八部,而第二个韵脚字“壁”却属于第十七部韵。又如,辛弃疾《满江红·建康史帅致道席上赋》“鹏翼垂空,笑人世、苍然无物……”第一韵脚“物”属于《词林正韵》第十八部。其他八个韵脚字“立”“北”“碧”“伯”“拍”“息”“笛”“识”属于《词林正韵》第十七部。毛诗的这种守格与破格的辩证观,实为咱们的亮丽典范。

(三)反复修改,精益求精。一是请人修改。我所知的,其中有改“哭逝川”为“咒逝川”的“半字之师”的湖北省秘书长梅白;有可称为一字之师、改“浪拍”为“水拍”的大学教师罗元贞;还有听取著名诗人臧克家意见作了十三处修改。等等,毛主席还向许多人物征求了意见就不一一枚举。二是自己反复修改。对题目的修改,比如《蝶恋花·答李淑一》都改了几回;又如《人民文学》1962年5月号上发表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6首词,只有词牌,没有题目,后来出版时,全补上了题目,还加上了写作时间。对正文的修改,例如《念奴娇·昆仑》中有一句“一截留中国”改为“一截还东国”;《清平乐·六盘山》其中“红旗漫卷西风”中的“红旗”由“旄头”改来……有的作品是反复修改定稿的,比如《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据工作人员说,写了一个晚上,草稿废纸装了大半纸篓。

 

参考书目:

1)臧克家主编《毛泽东诗词鉴赏》。

2)蔡清富、黄辉映编著第五版《毛泽东诗词大观》。

3)《中华诗词》杂志2023年第6期梅岱《毛泽东的诗词观——读书札记》。

4)金盾出版社荣斌、王勇、范淑存选注《宋词精选》

5)傅德岷主编《唐诗三百首鉴赏辞典》

6)另外,网络文章篇名不录。

 

点赞
收藏
推荐
评论
总计:10条评论
提交评论
栗林人
赏读学习问好点赞
评论时间:2024/5/9 21:07:55      回复
刘梅叶
再赏佳作,感佩才情,诗风清新,主旨鲜明,词美笔工,意味携咏。点赞问好!
评论时间:2024/5/4 18:56:52      回复
刘梅叶
再赏佳作,词美笔工,意象开阔,描攒生动,点赞推荐!
评论时间:2024/3/20 19:34:01      回复
刘梅叶
拜读佳作,祝新春大吉! 万事如意!阖家欢乐!
评论时间:2024/2/9 23:26:35      回复
陆水物语
欣赏佳作。祝新春快乐,万事如意,合家欢乐!
评论时间:2024/2/9 18:34:59      回复
刘梅叶
再赏在赞,点赞学习!
评论时间:2024/2/7 22:59:23      回复
刘梅叶

拜读佳作,学习再荐!

评论时间:2024/2/1 22:11:18      回复
刘梅叶
意境开阔,诗意盎然,欣赏精彩,学习再荐!
评论时间:2024/1/19 17:10:32      回复
心动随缘
拜读学习佳作,感受盎然诗意,点赞推荐问好!
评论时间:2024/1/19 10:04:00      回复
刘梅叶
意境清晰,金声玉润,诗心清澈,情景宜人。再荐赞美!
评论时间:2024/1/11 21:45:02      回复

1 2 3 4 5
  • 236 条记录 第 1 页/共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