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作品详情
论新时代诗歌韵脚 [新诗]

燕淑清     发布时间: 2022/6/10 9:56:07
阅读:247次      分享到

论新时代诗歌韵脚


作者:燕淑清(江苏无锡)


一声工人老大哥喊了几十年,知青回城最大志愿能当上工人。新诗走过百年,在这百年时代变迁中,诗歌的地位,发展,方向也随着社会变革而变革,随着祖国建设70年主流而优胜劣汰,推陈出新。我在企业一直内刊编辑,我今天想论述的是:从我几十年一直从事的宣传工作谈起,看中国诗歌在每个特定时期的作用与沉浮,特别是在新工业与新时代,眼下最突出的主题面临几大选择:

工业大时代诗歌方向必须适应时代前进步伐,《老工人之魂》这是我在80年厂内刊时写的一首诗其中几句:“用紫铜/磨砺成一张力的版图/每一条经纬线/都是笑容的伸延/晨旭与暮色连手之间/刮板机烟尘凝重/厂魂/属于铜,铅,锌姹紫嫣红/党旗下的承诺/琥珀的胸膛/小草的风范/都是他瞳孔提炼过的星辰/---- 时代特征非常鲜明,是什么体不明显,确实走在时代最前沿,却担当了时代主题。工人老大哥在大型企业中的风范,也是中国主要生产力,也是国防最强后盾。抗美援朝是从鸭绿江走过去的,也是工人老大哥送走的,那时的诗歌是血写成的,英雄赞歌是血谱成的。

随着社会步伐突飞猛进,科技日新月著,物资生活外,精神,教育,诗歌也是扑面而来。几派鼎立百花齐放。在理性,思维,手法上各舒己见,诗歌活了,活的是素质,活的是美感,活的是家国情,当然也有民工诗,漂流体,裸味风靡整个诗坛,文学底蕴,文学功夫若有若无。诗歌的方向,诗歌的主题如何适应新时代发展,真是迫在眉睫了。中国诗歌是教出来的,是加已磨炼成才的,还是从大地刨出来,拖泥带水,脏话大街话不用洗,抓起来就写,拿出来就说,就是土生土长的了,,,。诗歌来源社会,来源于农村,来源黄土地----那科学,工厂,学校各个领域同样是生活,同样是站在黄土地上,为这个社会付出更多更大的人。也需要好的诗歌去赞颂去倾诉,诗歌的能量和动力是不能小视的。眼光窄了,心胸小了,是跟不上高铁速度的,只能永远做绿皮车了。当然把过去的日子用诗歌传承记载下来,这是诗人的使命一点都不能褪色,中国诗人在新诗一百年里做到了。特别是三,四十年代,那些血染的情诗,遗书,叠起来与烈士纪念碑一个高度。

国学从娃娃抓起,新诗也在一块土壤里生根发芽,新诗没有古诗坐胚胎,就像没有卵巢一样,是没有繁殖力的。新诗活泼赋有感染力,古诗韵味那是龙脉的根须,是不能丢的。从鲁迅白话文中的呐喊者,又得以古诗衣钵,衣钵到也不能生锈,一味模仿,五味俱全,更是无数乡愁叠起来的,把诗赛作为敛钱的工具,虽然中饱私囊抹黑的是诗坛,是诗人的良知,黑与白不能混肴过头不能触目惊心

烽火时代离我们远了,新的烽火只是换了一种方式而已。我们面对的是一个越来越复杂全球模式的诗歌,走出国门,引进国门,为社会,国家承担一份责任的时候到了!没有一种诗派是永恒的,但与时俱进是千古永传不会泯灭的。祖国山山水水是墨染出来的,田园风光是身在其中,亲情是血溶进的,也是诗人用心,用苦辣酸甜,寂寞无奈,无名无氏,时间煎熬的。新的诗经,新时代的诗人肩担老一辈诗魂的遗笔,在此回顾或放眼都将受用无穷。我们也应该给予我们的子孙留下一笔。

当你抬头繁星璀璨,你应站在那个位子上,诗歌,诗词的方向,主题就在那里。从泥土能走出的诗人?是因为泥土能孕育生命,从高炉冶炼出的诗人,是因为烈火能净化灵魂。两,三字一行诗,虽能登大雅之堂但根基如何?洋装虽然穿在身,依然中国人,一首诗一眼看穿。

一个人的诗魂是有方向的,一个人的文才是有土壤的。工人诗人有浓浓的乡愁,有家国情怀,有开阔的视野为那片故土,走过的记忆,写下了一首首如歌如泣,震动心灵的文字:

我用双手紧紧地搂着___曾经一锹锹称量过的铁水钢花铜锭。

我把耳朵挨拢黑土地,细细聆听您要告诉我的方言。

我从汉语撕下一绺红云,擦亮我这五十年的满身土汗。

就诗而说,能给人一种激情,一种厚重,一种享受,一种时代的味道,那就是诗的魂魄。诗不拿腔作调,本真朴实,无隐无晦,知足常乐,青年时的漂泊却让我从古书古诗中学会了汉字汉诗,我们的诗是两条腿趟出来的,是代着岁月伤痕的。

我没有受过高等教育,我能体识茹苦与艰辛。“鬓白不释心,笔尖纸上再求索”给后人留点什么?应该给他们留下前人为国家和民族忘我生命的精神文化。夜伏灯下,将身心扎在母语。从亲身经历中提炼出刻在骨子里的诗结,感言中华之崛起,今日之复兴,回报家国,忠孝不能两全但必有诗骨,诗眼。  

诗人与草木私语,又对物态幽情似水,是诗人走进了大自然,走进了诗书,走进了时空。工厂分享了人生,才会有诗的灵魂。工人有大地的胸襟。诗歌创作的源泉源于实践,涓涓不断,提笔自如,焉能老土屋总叠土字!“一些作品拿在手里如读天书,云里雾里”,是诗人对故作高雅的善意批评:“作诗要妇孺能吟”,是诗人创作主张的呼声。在文学创作的涌潮中,有批评和创作导向的争鸣,是文学复兴所期待的。一首诗的神韵,应有一首诗活下去的理由。

诗经浑如黄土地,炎黄色永远在炎黄土地间,有爱才突出家国的颜色。时代新了诗的韵脚也宽了,宽与窄虎丘一土丘,你去了才知道那才是真正表里不一;大运河水有多少曲折,说似明白又有多少人走的明白;中国普通人家门口没有招牌,门脸窄窄,门对子倒是中国红。这无非是说你,我登宽处心自宽,登窄处心也自然放宽,因为我是矿工女儿从小看贯入口宽,洞巷窄,诗世之路处处宽窄中,都将高低入眼球,都是眼球大小何必论出身。

圈子焉之不是八卦,圈内圈外焉不是利用诗赛圈出的怪圈,人死,可以复活吗?焉不是天方夜谭,诗,可以复活,焉之诗坛可以起死回生?这就是诗歌超越时代?谁在其中谁在其外,又有谁去分辨,又有谁去说,仄仄平平,平仄平仄,历史沉淀吧!!!




点赞
收藏
推荐
评论
总计:1条评论
提交评论
一默
所见略同!
燕淑清 回复了 :
回复时间:2022/6/10 14:27:42 
不良信息举报
谢谢老师,我们都是敬业人
评论时间:2022/6/10 10:20:45      回复

1
  • 1 条记录 第 1 页/共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