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信扫一扫

网站首页
学会简介
诗坛讯息
诗词速递
经典博览
诗教在线
赛事纵横
诗书画苑
学会期刊
网站互联
青海诗词学会散曲专栏
青海诗词学会楹联专栏
通知公告
暂无公告
诗坛讯息
更多
青海诗词学会网站作品辑(2025年第十期)
高 驰霜叶飞·缅怀杨振宁院士 魁星西坠。奇才失,辞归惊世伤悴。泛槎世界领衔身,碑立千秋岁。作灯鼎、玄机合类。博观天地留英睿。化量子微观,探物理、场论叠玉,宇称生慧。 百载穿越人间,科研为志,大海星辰陶醉。首功诺奖九州妍,四大中流辈。问路自然心血瘁。穷源科学功名寄。念故人,先垂泪,家国情怀,一丛芳卉。 注:杨振宁,世界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与牛顿、爱因斯坦、麦克斯韦并称20世纪物理学“四大顶流”,2025年10月18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董俊青寒露 露缀疏桐秋气森,风摇浅巷晓寒深。篱边菊绽香盈袖,岭上枫红色染林。雁逐流云辞北塞,人添厚履踏霜岑。柴门静掩关残雨,一盏清茶伴客吟。 周 焱 乐都景观之冰沟奇峰 奇峰映碧穹,灵境入云丛。翠叠千岩秀,凝冰一涧通。清观传磬远,四野显山崇。湟水连川阔,仙峦缥缈中。 王 煜〔中吕·朝天子〕戏赞锅庄舞 鼓敲,磬敲,跟上节拍跳。你伸手臂我弯腰,脑袋云儿绕。裙摆飘飘,臀尖高高,汗珠儿欲抛。左摇,右摇,尕磨儿一转声声笑。 陈高森重阳节登高 金秋十月柳枝黄,满眼斑斓万里霜。孤雁愁肠悠往事,重阳节日胜春光。魂销梦里似霄汉,望断天涯觉晚凉。对酒人间常作客,今宵岭上久思乡。 赵春恩写在烈士纪念日 烈士丰碑耸立崇,恩光闪耀世勋洪。丹心碧血豪雄志,正气芳魂俊杰忠。史册英名垂万古,诗章壮誉载千功。难忘厚德高天意,更觉为民大泽隆。罗春红〔双调·风入松〕收到朱梅香老师赠书有感(新韵) 井岗山上遇寒梅,是个曲评魁。暗香袅袅书中味,意绵绵妙语纷飞。百篇传神文汇,万般跨界思维。 周新惠水调歌头·中秋思怀 天上一轮月,人世几申秋。徘徊窗下心乱,恩念泪沾眸。本是团圆时候,却恨游离己久。千缕聚眉愁,哀叹晚凉后,寂寞涌心头。 默无语,呆望夜,坐空楼。有谁懂我、常对宫阙释悲忧。旧梦依稀知否,往事何堪回首。难把誓言留,花落花开处,情自不能由。 闫存德诗意重阳 今朝九九又重阳,雁字南归影细长。菊酒三杯斟父母,茱萸一束咏河湟。登山夜露云霄降,提笔诗成月桂香。处处金秋逢盛艳,相思故里写衷肠。 马 强寒露寄语 寒露枝头叶渐黄,中秋节去又重阳。柳塘烟树添妆色,竹径花蹊散菊芳。映日丹枫频弄影,迎风白鹭自增光。心宽不羡流云俏,老眼犹瞻是故乡。 杨成龙小村秋韵 风梳村径锁山乡,秋满层峦带菊黄。那免寒生枫入画,无因露湿气添凉。初疑锦散林如染,更睹云呈雁欲翔。触目年丰延喜惬,诚祈瑞应遍沧桑。 陈有盛 风入松·秋韵 岁华安好去匆匆,天地起凉风。艳丽彩绘金秋爽,历淡霜,寒意惊梦。篱苑菊开馨美,惠风和畅从容。 时令轮换自然功,明月伴星空。天高云淡秋风劲,岁安康,人寿年丰。鸿雁高飞南往,槭枫皆染嫣红。 贺元禄土豆开犁了 土垄犁开块垒铺,平川山壑展丰图。美藏嘴角殷红脸,喜上眉尖黝黑肤。留足自家存窖窟,盈余城市贩街衢。可烹可煮还油炸,主副相兼此物孤。 李存柱秋游仙米即景 百里岗青千翠岑,万重林海染秋深。一区一景皆成画,三五游人忘返心。 熊增良乡村中秋 仓满金珠映晚霞,柴门藤豆绕篱笆。庭前菊绽飘清露,屋后梨香溢巷家。今日启封新酿酒,慈亲笑指暮归娃。一轮皓月当空照,共话丰年乐岁华。 赵胜业青海秋色 雪岭横空接霭霞,澄湖如镜泊天涯。云浮草色连霜色,风卷芦花作浪花。雁字飞书千渚水,驼铃摇碎七州沙。今由秋意醮朱墨,胜却丹青十万家。 何生香咏菊 疏篱映日绽金英,冷露沾枝坠玉晶。叶抱清霜凝傲骨,茎擎寒月显坚贞。不随春艳争芳色,独向秋深吐雅声。纵使凋零香未改,留魂尚可励平生。 范宗保八声甘州·又层林竞染入凉天 又层林竞染入凉天,故地再重游。看丹霞映日,平山度雨,木塔望楼。满镜湖光池影,戈壁涣汀洲。更见黑河水,婉自悠悠。 纵目关城古道,叹从前过客,思绪如流。忆峥嵘岁月,往事化闲愁。数韶年、砺兵边漠,骋风云、热血写春秋。寥华发、轻舒戎马,豪气依赳。 注:丹霞,张掖七彩丹霞地貌;平山,张掖平山湖大峡谷;木塔,张掖木塔寺。 杨素莲门源观花(中华通韵) 千畦霞缀大山前,香浪摇风接远天。客醉频将春景摄,尽裁芳艳寄人间。 冯秀斋门源花海 胜境门源自足夸,铺霞叠绣漫云斜。蜂随屐影穿丛乱,蝶逐晴光落照赊。一岭幽芬迷望眼,千层韶色展新花。往來尽是寻芳者,谁不牵情此处嘉。 李飞翔丝绸 纤柔纤姣铸清名,质取桑蚕细薄轻。对镜贴妆临水笑,添香敛袖隔花行。绫罗巧拟垂文绮,锦绣偏宜饰佩缨。时颂丝衣舒玉骨,天成恃物待啼莺。 蔡永峨卜算子·暮塘孤鸭 薄暮澄塘清,孤鸭依荷畔。寻食徐行意悠闲,怡景心生羡。 不竞群戏嬉,曲颈遥天看。冷眼群鸥争鳞急,沐月眠幽藓。 侯俊武参观孙女就学之陕师大有感(新韵) 云收雨住赴长安,黉宇巍巍映日妍。绿树参差环广厦,书香馥郁伴华年。湖亭碑赋承文脉,榴果垂枝缀锦园。最喜雏鹰新振翅,鲁公墨畔立宏篇。 张山清观“百团大战”有感 倭寇侵华欲逞强,百团大战灭嚣狂。军兵抗日旌旗烈,众将除魔剑弩张。破敌平蛮真子弟,保家卫国好儿郎。九州岂许东夷乱,同忾同心射犬狼。 张 翔望海潮·永泰龟城怀古 朔风平野,残阳西下,龟城影落寒秋。 黄土夯墙,青砖筑堞,周回十七雄流。 烽燧接凉州。 看月城半掩,瓮牖深幽。 涝水盈池,护堤犹带戍边愁。 当时铁甲行舟。 向丝绸古道,控扼咽喉。 三府盛名,孤烽火色,荒台蔓草谁收? 雁过旧檐楼。 叹松山血冷,犹筑危楼。 四百年来月夜,空照汉家州。 注:永泰龟城位于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寺滩乡永泰村,为明代兵备副使邢云路督工建造,始建于万历三十六年(1607年)春,于三十七年(1608年)夏落成,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是明政府为防御北方的少数民族入侵而修建,建成后即成为军事要塞,是甘肃省境内保存比较完整的明代古城,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三府指永泰三状元府。 卢贤德鹧鸪天·回故里 千里回乡日欲斜,青山依旧卧平沙。河风漫卷沧桑调,篱角空垂寂寞花。 穿曲巷,数归鸦,炊烟系住旧年华。几桩往事风干后,一揭封条又结痂。 刘德然卜算子·寒露 霜重染层林,寒露凝衰草。青海秋深雁影稀,雪岭云初老。 经幡随风扬,牧帐炊烟袅。万里澄空一色蓝,梦共琼山皎。 马淑玲游青城山 阳光巴蜀不虚游,自古青州绿水幽。三十六峰皆画境,百多八景每惊眸。苍滕老树云烟绕,佳气缭衣仙客留。远眺群山连碧海,寒秋独立尽清流。 任 能鹧鸪天·塞上秋 沙枣秋成塞上花,驼铃响处赏流霞。玄英悄至繁星夜,败苇凝霜似玉葭。 云影逸,雁踪斜,橙黄落木遍荒遐。旅人未感离乡苦,踏入边关亦似家。 刘建华〔双调·水仙子〕无名花 轻摇玉影舞芳丛,暗送清香不表功,追随星斗圆初梦。丹心一片红,笑看炎夏寒冬。纵凋谢,也尽忠,只待春风。 李善国篱菊秋韵 篱畔黄金色,霜中自吐芳。英疏盈野径,影瘦映秋光。不畏风前冷,犹争寒里香。品高无俗气,清艳伴重阳。 呼 军〔双调·水仙子〕闲情逸致(新韵) 悠闲世外任西东,自在桃园做散翁,逍遥野趣由心性。听涛看鸟鸣,望苍穹玉宇澄清。遁迹红尘远,脱俗白发蓬,随遇而安海阔天空。 张占林夏日北川河抒情 行看湿地水悠悠,溪转树阴分外柔。飞鸟清歌思绪断,远山美景眼前浮。廊桥花绕鱼群阵,林圃莺啼曲径幽。一览北川羁客醉,氤氲翠色映双眸。 王 华 九九重阳(新韵) 一簇黄花湛露香,两行北雁自南翔。三山红柿如珠缀,四野丹枫着锦妆。五六故人酬杜酒,七八远客望云乡。九江秋色添清渚,十里寒林过夕阳。 辛光宙雪域锅庄吟 雪域锅庄长袖起,雄浑苍劲旷心神。男儿坦荡疏狂态,女子娇柔妩媚身。地作瑶台天作幕,云为玉帐草为茵。舞姿优美如飞燕,长调悠悠日月新。 侯新安痛悼杨振宁先生 沧溟星陨共天惊,世纪烟云伴鹤行。九域山川供俯仰,孤怀造化始能擎。宇称不守恒千古,物理长悲泣一声。此去瑶台归上界,风雷俱作海涛鸣。 罗生龙重阳 露结霜凝天渐凉,神清气爽临重陽。雁心南向为归去,鹊啄秋枝恋色香。远看群山披素练,近闻溪涧傍淙芳。登高把盏红黄伴,禄马声中品酩浆。 武 萍秋韵 群峰抱镜锁秋烟,万顷琉璃纳九天。枫炽云霞燃岸火,雁裁霜浪碎冰弦。金风暗度千重霭,玉露初凝一叶牵。最是斜阳沉落处,熔金淬水绣山巅。 杨怀玉〔双调·水仙子〕婚宴 娇娘初露展浓妆,夫婿相携赠卉芳。亲朋贺喜喧欣赏,佳肴五味香,新人尊酒盈觞。醉翁舞胖妪仿,喜气洋洋。 令成智官鹅沟拾句 官鹅峡峭隐龙潭,飞瀑流声望碧岚。古木参天藏石径,幽湖映月照烟涵。羌风拂寨千秋画,苍岭横云一色蓝。欲问桃源何处是?且将此境盏中酣。 任正文沁园春·画屏秋净 野外寻诗,烟树含香,露叶流丹。任金风染画,双峰自得,银霜捲翠,几处苍然。待月如屏,连山似带,趁韵吟红半个天。朝阳净,望晴烟袅袅,碧水涓涓。 风光尽在高原。秋正好、游心赏未阑。是曾经古道,追凉雁度,尚存老树,向晚鸦翻。掩映成图,连绵入镜,草木今乘可耐寒。须摹写,更春光难比,最是斑斓。 李钦渊梦寻天姥山 千峰万壑孕仙居,僧道诸神各一隅。奇景苍茫依峡映,混声交响隔天呼。风行洞瀑思才起,云出崖台意却无。追读遗篇清雅韵,梦回太白把樽壶。 何贤雄抒写 秋意 缭绕白云缥岭巅,彩霞映日环河岸。红林枫树柏松香,绿影波湖山水畔。迷雾浮光处处留,长空鸿雁声声唤。高原大美好姿颜,秋色斑斓丹桂灿。 张进萍湟源古道秋色赋 湟源古道柳初黄,七彩千峰接玉霜。群叶泛金摇落日,归鸿鸣岭写秋章。风吟牧笛云烟绕,水荡涟漪瓜果香。莫说边陲多冷寂,经幡祈福岁储祥。 李家峰秋影 南山秋色好,红绿并橙黄。犹有寒花妙,谁怜落叶殇。别离唯感叹,圆缺总无常。世事何其奈,人间多薄凉。 《青海诗词学会网络编辑部》 本期组稿:李家峰
学会简介
更多
青海诗词学会简介 青海诗词学会成立于2009年,是由青海省文化厅、青海省民政厅批准成立的民间文化社会团体,接受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业务主管,同时接受青海省民政厅监督管理,学会会刊《青海诗词》为季刊。学会的宗旨是立足本土文化,宣传大美青海,打造高原诗风,为青海的文化繁荣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学会领导机构成员名单如下:顾 问:岳世淑 沈世杰 文贤忠 张成科 罗紫云 姚纪成 赵 沛名誉会长:徐志超会 长:高 驰副 会 长:方向利 刘文渊 何贤雄 张生富 张国龙 宋国贤 罗生龙 魏爱华秘 书 长:魏爱华(兼)副 秘书长:令成智 孙文煜办 公 室:孙文煜(主任) 朱瑞浩(副主任)编 辑 部:方向利(主任) 李积祥(副主任)艺 术 部:令成智(主任) 毛吉德(副主任)学 术 部:景生寿(主任) 熊国谦(副主任)网 络 部:马也夫(主任) 史春林(副主任) 《青海诗词》编委名单主编:高 驰编委:方向利 刘文渊 张国龙 魏爱华 孙文煜 史春林 李积祥、熊国谦
诗词速递
更多
[刘文渊]
窗外赏趣
2025-11-04
[刘文渊]
神舟二十一号发射有感
2025-11-01
[刘文渊]
读四中全会精神感吟
2025-10-29
[刘文渊]
秋无远近
2025-10-27
[刘文渊]
金城楼上观景
2025-10-22
[刘文渊]
“花舞人间”观后
2025-10-13
[刘文渊]
小住蜀里新居偶得
2025-10-09
[刘文渊]
偶见一花独放中流有感
2025-09-30
[刘文渊]
九寨沟观长海偶得
2025-09-28
赛事纵横
更多
青海诗词学会散曲专栏
更多
  • 新建文档4
  • 新建文档5
[纯子]
[仙吕·一半儿]苦瓜(新韵)
2022-08-09
青海诗词学会楹联专栏
更多
诗教在线
更多
    基础常识
  • 何为古体诗
    2021年07月13日
  • 何为近体诗
    2021年07月13日
  • 何为古绝,何为律绝
    2021年07月13日
  • 五言和七言
    2021年07月13日
  • 何为律诗
    2021年07月13日
  • 何为词
    2021年07月13日
  • 何为四声 平仄
    2021年07月15日
      格律检测
  • 自动检测
经典博览
更多
    主题
  • 离别
  • 送别
  • 田园
  • 山水
  • 伤怀
  • 赞美
  • 重阳
  • 中秋
  • 七夕
  • 端午节
  • 清明节
  • 元宵节
  • 春节
  • 西湖
  • 饮酒
  • 友情
  • 老师
  • 悼亡
  • 哲理
  • 励志
  • 爱情
    朝代
  • 隋朝
  • 唐朝
  • 宋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魏晋
  • 南北朝
  • 先秦
  • 金朝
  • 汉朝
  • 两汉
  • 五代
  • 近代
  • 现代
  • 当代
    推荐诗人
  • 屈原
  • 杜牧
  • 王安石
  • 李商隐
  • 杜甫
  • 李白
  • 荀子
  • 杨炯
  • 释善珍
  • 孔绍安
  • 志南
  • 南宋无名
  • 敦煌曲子
  • 王湾
诗乡诗教
更多
诗韵家风
更多
    砖刀点平仄 诗韵润灵芽——记优秀企业家、诗人李发杰先生两三事
    郝 红有人说,活在忙与闲的两种境界里,才能俯仰自得,享受生活的乐趣,成就人生的意义。而在优秀企业家、诗人李发杰先生的人生中,忙,就是“直挂云帆济沧海”;闲,就是“清诗近道要,识子用心苦。”光环存留过去,风雅正置当下。贵州省绥阳县第三建筑工程公司李发杰董事长在数十年的摸爬滚打中,所获得的荣誉不胜枚举。从政府到行业的“创业之星”、“纳税先进单位”,“十佳致富能手”、“优秀企业家”等等;从地方到社会团体的“十佳光彩之星”、“十大孝星”,“捐资助学情暖桑榆企业家”、“尊师重教典范”等等,数百个殊荣与称号应有尽有,牌匾满堂,闻名遐迩。而最光彩夺目而又包含人文气息的是那块挂在庭院大门最显眼处、由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周文彰先生亲笔题写的——“中华诗词之家”牌匾,这块牌匾,不仅展示了一个优秀企业家对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且彰显了其独特的人文气息与人格魅力。熟悉李发杰先生的人都知道,在他的世界里,不仅只有生活层面上的满足,还有着精神层面上的梦想。诸多的桂冠与光环,不足以充实他的整个人生。在他看来,尘世是人生唯一的天堂。而诗词,是各种艺术中最属于心灵深处的情愫。它能把人类灵魂高举到精神层面,能让人变得纯粹而丰盈。因此,对诗词的探究,早已成为他精神层面最大的追求。对于一个最初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来说,创作古典诗词的难度是不言而喻的。但“热爱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这句名言阐明了热爱对于一个人谋事的重要作用。热爱,能激发人的无限潜能,也能让人的思想变得活跃而富足。所谓“砖刀点平仄”,就是诗友对他最贴切的评价。不难想象,在一个异常艰苦的环境中,建筑工人,是如何把最沉重的“砖刀”与最风雅的“平仄”结合在一起的。在他眼里,一块砖、一片瓦、一粒沙,都有着独有的韵味。当他把一块块青砖变成了方块字,把一片片锦瓦变成了湛蓝的天空,把黄砂变成了天边的云霞,他的“砖刀”便点出了蕴含着平平仄仄且能抒情达意、震撼灵魂、鼓舞人心的绚丽诗篇。从最初的古风到如今的格律诗,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不仅写出了心境,也写出了人生。在他的《劝夫》中有这样的句子:“岩上下雨岩下稀,劝夫赌场少去些。输了钱财是小事,输了阿妹你无妻。”这首带有方言的早期作品,虽然不入律,但却让人读之悟理,品之悟道。一首好的作品,不在于词藻有多华丽,也不在于意象有多深远,而在于通俗易懂,有烟火气。这种接地气的作品,宛若一座喷泉,总是能喷出智慧和寓教于乐的火花。如今,在且歌且行中,他的作品已不再青涩,在接地气中透着满满的韵味。无论是命题还是构思,均可称之标新立异,独树一帜。个中行云流水、文采斐然的上乘之作不胜枚举。不再是“夜里拍额苦作诗,词笺遣韵韵来迟。”而是“雏鹰展翅借唐风,且效先贤一脉承。”那种以“云在青天,水在瓶”的精神富足与体现心灵感应的创作方式,可圈可点,相辅相成。享有“中华诗词之家”之称,必有书香之底蕴。早在明清时期,一代祖李松溪携妻孟氏从江西迁入贵州省绥阳县儒溪乡大溪村,破土建立四衙寨,领召为业。李氏寨前立有围柱,乃土司四重衙门,凡文武官员途经四衙寨,文官须下轿,武官必下马,视为尊重。入黔至今三百余年,已传十七代。李氏宗族一向信而好古,子孙承志,耀门图强。以耕读商匠为本,人才辈出,进士、举人、博士、文化名人,比肩皆是。李家代有贤良,禀一世崇德,功业昭彰。其兄长李发模,系当代著名诗人。高情睿智,诗承一生。一首《呼声》响彻大江南北;其妻喻明芬,贤良纯朴,相夫教子,相随一生。在她的笔下,丈夫是“年老气虚衰,回家觅路还。一心飞步走,腿脚难迈开。”从简单明了的字里行间,不难看出一个老年人步履蹒跚的真实场景;在儿子李其浩的笔下,父亲既有“知是秋风盛,不堪岁月长”的奋发,也有“经春复夏餐风雨,一待霜寒便始开”的憧憬;在女儿李其琴的笔下,是对父亲“双肩挑二业,坎坷见精诚”的钦佩;在女婿文志坚的笔下,是对岳父“归来仍是少年郎,冬有春华,莫负风流”的祈福;在孙儿李凯的笔下,是对爷爷“长以诗心莳佳茗,满山淑气暖灵芽”满满的祝愿。在李发杰的影响下,即使是他身边的员工陈彪,也创作出“盈眼难收这边景,诗出唤就韵千行”的佳句……一门四代,乃至身边的工作人员,无不受之感染,无不为之苦学耕读,一脉相承。如今已步入耄耋之年的他,依然诗心不改。从“砖刀点平仄”转型到了“诗韵润灵芽”。以农业旅游发展为主,破土千顷,创建了贵州大溪尖峰顶茶业有限公司,带动家乡产业,解决农民务工问题。积极响应“乡村振兴”与“产业帮扶”的号召,带动家乡实现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与组织振兴,为家乡建设、产业帮扶、助农扶贫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常言道,进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而他把平常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这七件事做到了极致,提升了层次。那就是:诗词歌赋书画茶。云蒸灵芽,承茶魂觅之真源;雾煮嘉木,禀茶道衍之灏气。在一片翠色中,摩崖石壁上的诗词歌赋,犹显大雅,让观者顿足难移。让人不禁感叹,在这高情茗香中,尤其彰显了中国的至尊文化——唐风宋韵!强烈的视觉冲击,让笔者也不禁以拙联“茗香伴左,千壶妙语千壶韵;经古随缘,一树灵芽一树诗”以寄之。耕云先生说:内心安适,俯仰无愧。从一天到一年,从一年到一生,都能够心安理得,活得踏实,秒秒感受安详,活在至真、至善、至美当中,这才是人生的最高幸福。无论是他的过去,还是他的现在,笃学好古,一直是他毕生的追求。如果说,他的前半生,是以优秀企业家为代名词的话,那么他的后半生,优秀诗人——这个称谓或许更加让他欣喜而热爱。很喜欢这句话:当你活成一束光,光够亮,就福泽四方;光微弱,就惠及身旁。功成不忘家乡情,回馈桑梓赤子心。他心系地方基础教育,积极参与并投身绥阳文化教育事业,捐款捐物、成立奖学基金、出资改善村级学校教学环境、支持村级教育事业的发展、为留守儿童接受良好的教育提供资助,为乡村振兴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为了推动企业及农村开展诗词组织建设,壮大创作队伍,他竭力发展各级诗词学会会员已达200余人。为了不断提高农民诗友的创作水平,多次出资帮助乡村、学校全力推进诗词“七进”工作,特聘请专家学者不定期开展诗词讲座。不仅坚持每月一次开展诗词交流研讨活动,还出资创办了《博雅集》诗刊并定期发刊,一年出一册诗友作品集,大大提高了诗友的创作热情与诗词质量。同时,鼓励大家积极向各级诗词刊物投稿。在他的精心组织下,诗友作品不仅在县级诗刊登载,还散见于《中华诗词》,《贵州诗联》也在“诗人风采”、“诗社集锦”、“校园新声”专栏加以推荐。步入他的家乡,所看到、所听到的都是他的付出与对他的褒奖。乡亲们用最朴实无华的语言,表达着对他的敬重与感激。那些由他捐资修建的学校、道路、桥梁与亭台长廊随处可见。而最醒目、也是最深得人心的还是乡亲们自发为他所立的“丰德碑”。常言说得好,金杯银杯,不如老百性的口碑。这“丰德碑”足以见证他在老百姓心中的威望,可谓名至实归。如今,他的企业是“中华诗词示范单位”,他创建的博雅诗社,也获得了“中华诗词示范单位”称号,他的家庭是“中华诗词之家”,而他个人,不仅是优秀企业家,还是贵州省诗词楹联学会终身名誉副会长,优秀企业家——优秀诗人当之无愧!一个优秀企业家,如果兼备风雅,格局会高步阔视,情致会超逸绝尘;而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兼诗人,一定会在企业文化中注入品格高洁的大雅风气,一定会让企业的精神领域更加充实与丰盈,在企业中寻找到人生的大意趣、企业的大气象、员工的大智慧。如此这般集优秀企业家与优秀诗人于一身的耄耋老人,笔者只想说:老骥伏枥,且将楼层更上;龙翔凤翥,惟斯精彩未央。2023年7月27日于筑城
    查看更多》
  • 胡少杰——用脚写出诗意人生
    2023年07月20日
  • 仁德为怀 诗书传家
    2023年02月25日
  • 诗书继世长--“风筝之都”潍坊一家三代诗选
    2022年12月14日
诗书画苑
更多

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城东区为民巷17号

邮编:100007邮箱:3065801746@qq.com联系电话:苏ICP备12063804号-2

技术支持: 江苏书妙翰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诗词云

诗词云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