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信扫一扫

网站首页
学会简介
诗坛讯息
诗词速递
经典博览
诗教在线
赛事纵横
诗书画苑
学会期刊
网站互联
通知公告
暂无公告
诗坛讯息
更多
画里寻诗妙,书中探艺真
画里寻诗妙,书中探艺真——阳春市诗联学会2025中秋雅集暨书画挥毫演出活动圆满举行 秋风送爽,丹桂飘香。9月20日,国庆中秋双节将至之际,阳春市中华诗词楹联学会一年一度的中秋雅集暨书画挥毫演出活动,在风光秀丽的美丽湾庄园温情启幕,近200名嘉宾与会员代表齐聚,共赴这场诗联与艺术的雅会。 一众关心诗联文化发展的各界友人莅临现场,其中有阳春诗联学会名誉顾问、漠阳书画院原院长、著名画家陈略,阳江金声曲艺团董事长、阳春诗联名誉顾问、“阳江好人”、慈善家刘再全,阳春市文化体育广电新闻出版局原局长、名誉顾问覃炳英,阳春市机关事务管理处一级主任科员、名誉顾问周启忠,阳春市司法局一级主任科员、名誉顾问韦鉴朝,广东丽日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名誉顾问蔡文锋,阳春市府办公室原副主任、名誉顾问陈圣珍;另有阳江市山歌学会会长林良富,阳江市诗词楹联学会副会长梁开衢,江城区埠场镇雷山村委原书记刘宗伟,阳东区委宣传部职员陈光桓,阳江市漠阳传媒有限公司吴有翠等嘉宾,与会员代表一同畅谈文化传承,共叙诗联情谊。 活动伊始,中国文联民间文艺家、广东省作家、广东楹联学会会长助理、阳春市文联副主席、阳江市诗词楹联学会副会长、阳春市诗联学会会长李文广,以一首质朴生动的打油诗开篇发言。他分享了国泰民安、喜迎双节的真切心境,同时向长期关心支持学会发展的各级领导与社会各界热心人士,表达了由衷感谢。 随后,阳春诗联学会顾问刘再全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他提到,近年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学会会员队伍已增至1860多人,创作热情持续升温,社会影响力逐步提升,更有幸助力阳春市荣膺“中国楹联学会文化城市”、阳春市诗联学会荣获“全国弘扬楹联文化先进单位”,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每一份支持与付出。同时,他结合实际提出三点建议:一是稳扎基础,多开展会员学习培训;二是灵活形式,尝试用多媒体扩大文化传播;三是深耕特色,策划更多有辨识度的主题活动,并祝愿学会在文化传承之路上稳步前行。 文艺演出环节,会员们自编自导自演的十多个节目接连呈现,满含诚意。激昂的大合唱《阳春市诗联学会会歌》拉开序幕;阳春诗联工会艺术团以舞蹈《我爱你中国》传递赤子之心;朱明英女士献唱《中国春常在》,歌声清亮温暖;阳春诗联炫舞舞蹈队、梅子舞蹈队、卓信舞蹈队、快乐舞蹈队、潇洒舞蹈队、吉祥舞蹈队,分别以《最后还是成为过客》《最美是你》《最美四季》《踏歌起舞的中国》《手心有你 眼里都是你》《太阳出来喜洋洋》展现多样风采,或抒情婉转,或活泼明快;张金凤、练月玲、赖美玲三人以家长、老师、孩子的视角,用诗歌朗诵讲述爱与教育的传承故事;阳春诗联合唱队一曲《走向复兴》饱含深情;陈华福、严少爱、黄世能弹唱《西沙,我的家乡》,勾勒宝岛美好图景;特邀嘉宾林良富以三首通俗的阳江白榄暖场,更带来《赞赞好人刘再全》,传递身边正能量;成瑞珍主席演唱粤曲《彩云追月》,唱腔婉转,赢得阵阵掌声。 书画挥毫现场暖意融融,多位书画家提笔创作,墨香萦绕间完成一幅幅作品,引得在场诗友驻足喝彩。最终,活动在愉快祥和的氛围中圆满落幕。 本次活动的顺利举办,离不开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的鼎力支持,包括阳江市金声曲艺团董事长刘再全、阳江十八子集团总经理李积回、广东灌浆岛董事长邓敬森、阳春市润丰农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敖勇,以及多位不愿具名的先生、女士给予助力。未来,阳春诗联学会将带着这份支持与信任,继续深耕诗联文化,为地方文化建设贡献力量。 (莫舒婷 报道)
学会简介
更多
阳春市中华诗词楹联学会,成立于2003年7月22日,隶属于阳春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是公益性社会文化团体,现有会员1800多人(是全国诗联界县市级最大的学会之一,其中会长一人,副会长6人,常务理事100人)。学会内设七部一室一团二站一队(编辑部、组联部、培训部、评论部、财务部、发行部、办公室、学会工会艺术团、《春州诗联》网站、视频制作站、学会党支部、党支部志愿者服务队、学会工会委员会等以及多个舞蹈队)。学会现有中共党员200多人,国家级会员近50人,省级会员90多人,地市级会员200多人。2009年,80多名会员及我会省级音乐家集体创作了阳春市诗联学会会歌。2007年4月换届以来,学会出版了会刊《春州诗联》报150多期,现已改为《韵海阳春》。五周年会员精装作品集《春州雅韵》、十周年会员作品集《韵海云帆》和十五周年作品集《诗韵阳春》以及《中国对联集成阳春卷》,大型诗词集《诗海》15卷、《词林》2卷、《盛世千家诗》、《中华诗海二千家》等,出版企业文化、校园、采风、赈灾等各种专版400多个,会员出版各种文学著作200多部(李文广会长个人编、著出版的著作38部),举办大型中秋雅集邀月晚会、迎春茶话会、代表年会、大型采风、市内外联谊等各种大型活动100多次,还持之以恒大力开展诗词进校园活动。 学会在国家级文艺家、阳春市文联副主席、阳春市诗联学会会长李文广的带领下,以弘扬诗词国粹为宗旨,开拓进取,锐意创新,学会共产党员也起到了很好的先锋模范作用,他们将学会办得红红火火。业绩骄人,得到了时任广西自治区顾委主任、副主席黄云,广东省省长黄华华、省委副书记蔡东士、副省长宋海、中宣部文艺局副局长成志伟,浙江大学、山东大学、安徽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澳门大学等多位资深教授以及全国各地有关领导专家学者、国内外各界人士的充分肯定和一致好评。 2011年9月,成立了中共阳春市诗联学会支部委员会(广东省诗联界社团第一个党支部,中国诗联界社团第二个党支部,广东省委《党建》杂志曾经报道),2015年12月又成立了全国诗联界社团第一个工会委员会,为继承传统诗词国粹作出了应有的贡献。2017年,学会自筹资金,在市府侧边新时代广场25楼购置了一套学会办公室,让广大会员有了一个真正属于学会自己拥有的“诗人之家”。 2014年3月27日以及6月11日,阳江市社工委、广东省社工委两次到阳春诗联学会调研指导工作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6月10日,《阳江日报》A5版专题报道了阳春市诗联学会的佳绩,为阳春、阳江树立了社会组织的先进典范,正如阳江市政府陈副市长在阳春市诗联学会会员大会上所肯定的:“阳春市诗联学会是建设阳春、阳江文化名城的一支强大的生力军”。(原载《中国文联年鉴》) 会长简介:李文广,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从事文学创作40多年,中共党员,中国文联民间文艺家、中国楹联诗词家、广东省作家、中华诗词文化研究所研究员、中共阳春市委机关主任科员(3)、阳春市文联副主席,阳春市政协第八、九届委员,广东楹联学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广东诗词学会常务理事,岭南诗社常务理事,阳江市诗联两会副会长、广州市英豪文化艺术院院士、广东岭南诗社阳春分社社长阳春市中华诗词楹联学会会长,个人编著出版著作38部。
诗词速递
更多
赛事纵横
更多
诗教在线
更多
    基础常识
  • 何为古体诗
    2021年07月13日
  • 何为近体诗
    2021年07月13日
  • 何为古绝,何为律绝
    2021年07月13日
  • 五言和七言
    2021年07月13日
  • 何为律诗
    2021年07月13日
  • 何为词
    2021年07月13日
  • 何为四声 平仄
    2021年07月15日
      格律检测
  • 自动检测
经典博览
更多
    主题
  • 离别
  • 送别
  • 田园
  • 山水
  • 伤怀
  • 赞美
  • 重阳
  • 中秋
  • 七夕
  • 端午节
  • 清明节
  • 元宵节
  • 春节
  • 西湖
  • 饮酒
  • 友情
  • 老师
  • 悼亡
  • 哲理
  • 励志
  • 爱情
    朝代
  • 隋朝
  • 唐朝
  • 宋朝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魏晋
  • 南北朝
  • 先秦
  • 金朝
  • 汉朝
  • 两汉
  • 五代
  • 近代
  • 现代
  • 当代
    推荐诗人
  • 屈原
  • 杜牧
  • 王安石
  • 李商隐
  • 杜甫
  • 李白
  • 荀子
  • 杨炯
  • 释善珍
  • 孔绍安
  • 志南
  • 南宋无名
  • 敦煌曲子
  • 王湾
诗乡诗教
更多
诗韵家风
更多
    砖刀点平仄 诗韵润灵芽——记优秀企业家、诗人李发杰先生两三事
    郝 红有人说,活在忙与闲的两种境界里,才能俯仰自得,享受生活的乐趣,成就人生的意义。而在优秀企业家、诗人李发杰先生的人生中,忙,就是“直挂云帆济沧海”;闲,就是“清诗近道要,识子用心苦。”光环存留过去,风雅正置当下。贵州省绥阳县第三建筑工程公司李发杰董事长在数十年的摸爬滚打中,所获得的荣誉不胜枚举。从政府到行业的“创业之星”、“纳税先进单位”,“十佳致富能手”、“优秀企业家”等等;从地方到社会团体的“十佳光彩之星”、“十大孝星”,“捐资助学情暖桑榆企业家”、“尊师重教典范”等等,数百个殊荣与称号应有尽有,牌匾满堂,闻名遐迩。而最光彩夺目而又包含人文气息的是那块挂在庭院大门最显眼处、由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周文彰先生亲笔题写的——“中华诗词之家”牌匾,这块牌匾,不仅展示了一个优秀企业家对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且彰显了其独特的人文气息与人格魅力。熟悉李发杰先生的人都知道,在他的世界里,不仅只有生活层面上的满足,还有着精神层面上的梦想。诸多的桂冠与光环,不足以充实他的整个人生。在他看来,尘世是人生唯一的天堂。而诗词,是各种艺术中最属于心灵深处的情愫。它能把人类灵魂高举到精神层面,能让人变得纯粹而丰盈。因此,对诗词的探究,早已成为他精神层面最大的追求。对于一个最初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来说,创作古典诗词的难度是不言而喻的。但“热爱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这句名言阐明了热爱对于一个人谋事的重要作用。热爱,能激发人的无限潜能,也能让人的思想变得活跃而富足。所谓“砖刀点平仄”,就是诗友对他最贴切的评价。不难想象,在一个异常艰苦的环境中,建筑工人,是如何把最沉重的“砖刀”与最风雅的“平仄”结合在一起的。在他眼里,一块砖、一片瓦、一粒沙,都有着独有的韵味。当他把一块块青砖变成了方块字,把一片片锦瓦变成了湛蓝的天空,把黄砂变成了天边的云霞,他的“砖刀”便点出了蕴含着平平仄仄且能抒情达意、震撼灵魂、鼓舞人心的绚丽诗篇。从最初的古风到如今的格律诗,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不仅写出了心境,也写出了人生。在他的《劝夫》中有这样的句子:“岩上下雨岩下稀,劝夫赌场少去些。输了钱财是小事,输了阿妹你无妻。”这首带有方言的早期作品,虽然不入律,但却让人读之悟理,品之悟道。一首好的作品,不在于词藻有多华丽,也不在于意象有多深远,而在于通俗易懂,有烟火气。这种接地气的作品,宛若一座喷泉,总是能喷出智慧和寓教于乐的火花。如今,在且歌且行中,他的作品已不再青涩,在接地气中透着满满的韵味。无论是命题还是构思,均可称之标新立异,独树一帜。个中行云流水、文采斐然的上乘之作不胜枚举。不再是“夜里拍额苦作诗,词笺遣韵韵来迟。”而是“雏鹰展翅借唐风,且效先贤一脉承。”那种以“云在青天,水在瓶”的精神富足与体现心灵感应的创作方式,可圈可点,相辅相成。享有“中华诗词之家”之称,必有书香之底蕴。早在明清时期,一代祖李松溪携妻孟氏从江西迁入贵州省绥阳县儒溪乡大溪村,破土建立四衙寨,领召为业。李氏寨前立有围柱,乃土司四重衙门,凡文武官员途经四衙寨,文官须下轿,武官必下马,视为尊重。入黔至今三百余年,已传十七代。李氏宗族一向信而好古,子孙承志,耀门图强。以耕读商匠为本,人才辈出,进士、举人、博士、文化名人,比肩皆是。李家代有贤良,禀一世崇德,功业昭彰。其兄长李发模,系当代著名诗人。高情睿智,诗承一生。一首《呼声》响彻大江南北;其妻喻明芬,贤良纯朴,相夫教子,相随一生。在她的笔下,丈夫是“年老气虚衰,回家觅路还。一心飞步走,腿脚难迈开。”从简单明了的字里行间,不难看出一个老年人步履蹒跚的真实场景;在儿子李其浩的笔下,父亲既有“知是秋风盛,不堪岁月长”的奋发,也有“经春复夏餐风雨,一待霜寒便始开”的憧憬;在女儿李其琴的笔下,是对父亲“双肩挑二业,坎坷见精诚”的钦佩;在女婿文志坚的笔下,是对岳父“归来仍是少年郎,冬有春华,莫负风流”的祈福;在孙儿李凯的笔下,是对爷爷“长以诗心莳佳茗,满山淑气暖灵芽”满满的祝愿。在李发杰的影响下,即使是他身边的员工陈彪,也创作出“盈眼难收这边景,诗出唤就韵千行”的佳句……一门四代,乃至身边的工作人员,无不受之感染,无不为之苦学耕读,一脉相承。如今已步入耄耋之年的他,依然诗心不改。从“砖刀点平仄”转型到了“诗韵润灵芽”。以农业旅游发展为主,破土千顷,创建了贵州大溪尖峰顶茶业有限公司,带动家乡产业,解决农民务工问题。积极响应“乡村振兴”与“产业帮扶”的号召,带动家乡实现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与组织振兴,为家乡建设、产业帮扶、助农扶贫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常言道,进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而他把平常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这七件事做到了极致,提升了层次。那就是:诗词歌赋书画茶。云蒸灵芽,承茶魂觅之真源;雾煮嘉木,禀茶道衍之灏气。在一片翠色中,摩崖石壁上的诗词歌赋,犹显大雅,让观者顿足难移。让人不禁感叹,在这高情茗香中,尤其彰显了中国的至尊文化——唐风宋韵!强烈的视觉冲击,让笔者也不禁以拙联“茗香伴左,千壶妙语千壶韵;经古随缘,一树灵芽一树诗”以寄之。耕云先生说:内心安适,俯仰无愧。从一天到一年,从一年到一生,都能够心安理得,活得踏实,秒秒感受安详,活在至真、至善、至美当中,这才是人生的最高幸福。无论是他的过去,还是他的现在,笃学好古,一直是他毕生的追求。如果说,他的前半生,是以优秀企业家为代名词的话,那么他的后半生,优秀诗人——这个称谓或许更加让他欣喜而热爱。很喜欢这句话:当你活成一束光,光够亮,就福泽四方;光微弱,就惠及身旁。功成不忘家乡情,回馈桑梓赤子心。他心系地方基础教育,积极参与并投身绥阳文化教育事业,捐款捐物、成立奖学基金、出资改善村级学校教学环境、支持村级教育事业的发展、为留守儿童接受良好的教育提供资助,为乡村振兴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为了推动企业及农村开展诗词组织建设,壮大创作队伍,他竭力发展各级诗词学会会员已达200余人。为了不断提高农民诗友的创作水平,多次出资帮助乡村、学校全力推进诗词“七进”工作,特聘请专家学者不定期开展诗词讲座。不仅坚持每月一次开展诗词交流研讨活动,还出资创办了《博雅集》诗刊并定期发刊,一年出一册诗友作品集,大大提高了诗友的创作热情与诗词质量。同时,鼓励大家积极向各级诗词刊物投稿。在他的精心组织下,诗友作品不仅在县级诗刊登载,还散见于《中华诗词》,《贵州诗联》也在“诗人风采”、“诗社集锦”、“校园新声”专栏加以推荐。步入他的家乡,所看到、所听到的都是他的付出与对他的褒奖。乡亲们用最朴实无华的语言,表达着对他的敬重与感激。那些由他捐资修建的学校、道路、桥梁与亭台长廊随处可见。而最醒目、也是最深得人心的还是乡亲们自发为他所立的“丰德碑”。常言说得好,金杯银杯,不如老百性的口碑。这“丰德碑”足以见证他在老百姓心中的威望,可谓名至实归。如今,他的企业是“中华诗词示范单位”,他创建的博雅诗社,也获得了“中华诗词示范单位”称号,他的家庭是“中华诗词之家”,而他个人,不仅是优秀企业家,还是贵州省诗词楹联学会终身名誉副会长,优秀企业家——优秀诗人当之无愧!一个优秀企业家,如果兼备风雅,格局会高步阔视,情致会超逸绝尘;而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兼诗人,一定会在企业文化中注入品格高洁的大雅风气,一定会让企业的精神领域更加充实与丰盈,在企业中寻找到人生的大意趣、企业的大气象、员工的大智慧。如此这般集优秀企业家与优秀诗人于一身的耄耋老人,笔者只想说:老骥伏枥,且将楼层更上;龙翔凤翥,惟斯精彩未央。2023年7月27日于筑城
    查看更多》
  • 胡少杰——用脚写出诗意人生
    2023年07月20日
  • 仁德为怀 诗书传家
    2023年02月25日
  • 诗书继世长--“风筝之都”潍坊一家三代诗选
    2022年12月14日
诗书画苑
更多

地址:春城胜利街98号

邮编:100007邮箱:Lizuojia959@163.com联系电话:13302525769苏ICP备12063804号-2

技术支持: 江苏书妙翰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诗词云

诗词云公众号